儿子要被杀,省长父亲不敢救:冤屈不知多少年才能澄清
晚清时代可以说是十分的屈辱了,而且整个大清朝也是变得十分的腐败无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清朝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清政府也曾或主动或被动的进行过社会改革。主动方面,以洋务运动最为出名,在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的支持下,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也着实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
而被动方面就是甲午战争后,晚清时期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要改革了,如果在不改革大清恐怕要亡。所以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1898年发起了著名的戊戌变法。然而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革太过理想化而且十分幼稚,这就注定了这次改革失败的命运。
维新失败后,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开始了对维新派的清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躲过了杀身之祸,可是戊戌六君子成为了改革的替罪羊。其中最有骨气的就是谭嗣同了,他本来是有逃生的机会的,但是却主动留了下来,用自己的鲜血警醒世人。谭嗣同的家世十分显赫,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兼任湖广总督,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但是谭嗣同被抓后,谭继洵却无动于衷,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不敢救,第二是不愿救。我们都知道,慈禧抓捕戊戌六君子其实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所以被慈禧盯上的人就算谭继洵身处高位也不敢有任何的求情行为。他也知道,就算自己去求情也是没用的,慈禧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而之所以不愿救,是因为谭继洵与儿子谭嗣同不一样,他是个十足的保守派,两人之间的政见不合,谭嗣同在他的眼中就是个叛逆分子,所以才不管不问。但是谭嗣同终究是谭继洵的亲生骨肉,儿子被杀后,他还是写了一副对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万世,不得而知。从这幅对联里,我们也能看得出他对于儿子的死还是有很大的心结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