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苹果发布了2019财年的第一季度财报,营收8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
iPhone成为了“罪魁祸首”,销售额下降了15%。在中国的下滑更是达到了27%。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iPhone不好卖了。紧接着,库克表示会下调iPhone在部分海外市场的售价,并重新考虑iPhone的定价策略,不再关注美元,而以本地货币计价的价格贴合。
iPhone不行了,苹果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苹果明白,智能手机的巅峰时代结束了,为了获得新的增长点,苹果首次把服务业的营收拎了出来,同比增长达到了20%。
服务业的增长的确是件好事,它的净利润率高达60%。而且如果它的服务业的营收比例高到一个地步,就能让苹果以一个软件服务公司来估值,例如Amazon和Netflix,其市值可以达到自身营收的上百倍,而苹果只有3-4倍的水平。
小米上市前夕就有这样的考虑,它把自己定义成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公司,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市值。
但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在2015、2016、2017年所占的营收比例只为4.9%、9.6%、8.6%,手机则是绝对的收入来源。这一点也让小米的定位受到了证监会的质疑。
软件服务业也不是苹果的核心。苹果的软件非常封闭,并不能像安卓系统那样进行授权。因此,软件上的营收,完全依托于iPhone、Mac等硬件上的销量。
比如服务业中非常大的一块业务Apple Care(占营收40%),和iPhone的关系就像汽油和汽车一般。
如果iPhone持续找不到新的市场增长点,Apple Care也就无法保持新的增长。在iPhone下滑的情况下,服务业的增长会很快遇到瓶颈。
苹果财报中的另一个业务也值得注意:可穿戴、家居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33%。
在推出4年后,Apple Watch的销量获得了喜人的增长,苹果CFO Maestri表示:“我们的可穿戴业务正逼近一个财富200强公司的水平。”
可穿戴和智能家居设备,也被认为是物联网在to C领域的爆发点,是智能手机之后另一个浪潮。不过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并没有实现Apple Watch上的成功。
苹果大力开发的Homekit,却是打开率最低的应用
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了有4年多了,却始终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想要打破局面,就需要有一个有权威,又有强大整合力的公司。
HomeKit是苹果智能家居的专属软件,在官网上列出了支持HomeKit的智能设备,让我们来看一下苹果目前的进展。
苹果给出了一个分类,从灯泡到门禁,包含了家居的很多方面。随便点击一个分类,就能进入相应的产品链接,可直接前往产品官网或者于Apple在线商店购买,这些产品都可用直接在Homekit中进行控制。
网站上列举了大约200件产品,大多数都是一些小的部件,比如门锁、开关、温控器等等,常用的冰箱、洗衣机、自动吸尘器等都没有包含。
大多数产品都是来自第三方,我们还看了几个中国的产品,它们都经过了苹果的官方认证,可以和iOS设备兼容,理论上可以使用iPhone、iWatch等设备直接操控。
HomeKit把不同的硬件连接起来,将它们组成场景,比如「在家」和「去上班」,一个命令就能让它们协同工作。
比如晚上回家时,在iPhone上点一下「我在家」,室内温度会自动调好,窗帘会自动拉上,音箱开始播放音乐。早上出门,点一下「去上班」,除了必要的冰箱等设备,一切都会断电节能,同时室内监控会开始运行。
Siri会作为一个管家般的存在,允许你在不同场景下实现单独的调控。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苹果的速度进展太慢,与苹果合作的智能硬件厂家只有十几家,而亚马逊和google的Next已经超过上百家,另外它们两家在语音助手的功能和识别能力上,已经超越了Siri。
第二,品控,我们不知道苹果是如何筛选产品的,但在苹果给列出的产品中,确实有很多东西「不登大雅之堂」,至少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苹果设计的产品。
小米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通过米家生态链,各类产品在风格和品控上都有了保障,而且与小米米家的契合度也很高,管控起来更方便。
第三,价格。HomeKit支持的很多产品并不廉价。4个灯泡510元,1600元一个门锁,2700元一个吊扇,看起来还可以接受,但你加到一起,这个数字就有点恐怖。而如果你只买一两个产品,显然这个智能化就是欠发达,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事实上,以上问题是智能行业的通病,而智能家居发展缓慢的最大原因还是没有购买推动力,很多人对智能家居的理念不感冒。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在去年调查了近1万消费者,结果发现,哪怕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也只有大约10%的受访者买了智能家居产品,而且产品单一,以家用监控摄像头为主。
甚至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更愿意去手动调节灯泡、咖啡机等设备,而不希望购买一个自己都不会用的东西。大家不感冒有很多原因,除了难操控,价格贵外,最主要的还是缺乏认知度,以及这些产品还不能很好地实现它的功能: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智能家居依然是个新奇的东西,属于那种极客们捣鼓的玩意,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它产生的过量数据没有经过筛选就进行推送,造成信息爆炸,更让人们不知所措。
但无论如何,Homekit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未来,智能家居必朝着一个品类极大的方向去发展,操作起来却非常简单。手机里没有成堆的App,所有的设备都用HomeKit来统一调控,Siri能满足各种需求,整个家庭都让人更省心,也更懒...
智能家居依然是未来的关键
2019年会是5G爆发的一年,对于智能家居来说,5G可以带来低延时和大带宽,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可以让设备的响应速度更快,传递更多的信息。
除了苹果之外,其它的手机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接着5G的东风,IoT成为厂商们重点培养对象。
华为在去年发布了AIoT战略,找来了松下、美的、西门子等家电公司,通过华为的HiLink协议标准来打通不通的设备。
锤子发布了净化器、加湿器、智能门锁等系列产品,OPPO也成立了自己的子品牌,在智能手表和耳机这两方面开始发力。
智能家居和生活消费品业务,已经占到了小米总营收的22%,物联网已经成了小米最大的增长驱动力。
苹果将HomeKit和AirPlay协议开发给了第三方硬件商,把iTunes的内容接入了三星电视,这些都是孤傲封闭的苹果所作出的新姿态。
除了5G之外,人工智能也会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目前在手机上比较鸡肋的语音助手,将是用户和家居型智能设备间的主要交互方式。
智能家居也能成为AI落地的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苹果的HomePod反响平平,主要的原因就是Siri在功能性上的缺失。
总之,AI和5G,这两个热门的技术,在智能家居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苹果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和未来的产出并不冲突。
智能家居的全面普及,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但在智能手机市场不断下滑的时代,它被认为是最好的接替者之一,蕴含着新的可能性和无限商机。
预计在未来3年,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会达到2770亿美元左右,苹果能否在新的领域重现自己的霸主地位,还需市场的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