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逛知乎,在上面意外发现几张图片,是1952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的《儿童心理教育图》系列知识宣传画。
这些知识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也不过时,对家长来说依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更绝的是,这组海报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全是新奇有趣的小知识,即便是小孩子也能看懂并理解。
01
好奇心并非破坏
现在的家长很恼火孩子经常破坏东西,有时候忍无可忍了就动手打孩子。
其实孩子并非有意这么多,他只是好奇。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源动力,孩子有好奇心,才会学到各种知识。这是一个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好在孩子天生就有,我们只需要细心呵护。
所以,不用打骂,只需要用一个代替物满足他的好奇心,陪着他一起探索就很好。
02
不要避讳死亡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避讳死亡,即便到了现代,家长还是很回避这个问题,似乎“死亡”是一个禁忌,一个不容讲述出口的迷思。
但事实上,让孩子了解死亡就是让他了解生命跟爱的意义,也是让他直面死亡这个话题,破除对死人的恐惧。
03
维护好孩子的玻璃心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生了二胎,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两个孩子之间难免出现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
大宝就会嫉妒,觉得不公平,就会闹。
有些家长就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理睬,其实孩子是很玻璃心的,应对不当,大宝就会缺乏安全感,作出更多激烈的事情以求得父母的关注,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行为定式,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其实家长要做的不过是公平二字,不要一味的告诉孩子,你是大哥,应该让着弟弟妹妹,而是要适当的照顾他的情绪。
04
如何关爱孩子
俗话说:别爱太满,物极必反。
这世间所有感情的最佳状态都是:刚刚好,而母爱亦是如此。
真正好的母爱应该是一杯茶,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该浓时浓,该淡时淡。爱得多,爱得少,都不如爱得刚刚好。
05
培养同情心
同情心用专业一点的词来解释就是“共情”,直白一点就是能体察别人的情绪,理解他人,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能力。
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被理解都是内心深处最渴望的需求,一万句“我爱你”不如一句“我懂你”。
让孩子拥有懂他人的能力是最值得做的事情。
06
培养想象力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世界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即便你认为孩子成不了伟人,但他的想象力也是今后工作学习必备的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联想,孩子学习新知识接触一个新东西都是从联想开始的。
他先将新东西跟原有的认知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概念,然后去认识新东西,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所有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知、不可理解的。
07
培养勇气
勇气是一个孩子从小应该培养的品质,这张图就告诉家长,要教孩子迎难而上,不要畏惧,不要怕过程中的小伤痛,相比成功之后的快乐,这些都不算什么。
但也不要让孩子去做自己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更不要去做危险的事情。
08
性教育并不可耻
从小我们就问妈妈:“我从哪里来?弟弟(妹妹)从哪里来?”
中国的家长都羞于回答这个问题,进而捏造一些答案:
“你是捡来的……”
“你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总之就不是妈妈生出来的。
其实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给孩子做性教育的时候。
66年前倡导过人不要避讳这个问题,没道理到了现代还避讳它。
“性教育”不可耻
别等娃受到伤害再后悔!!
PS:家长,您孩子有没有问你他是怎么来的?您是如何回答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唠一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