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袁源隆
年初香港发生一宗骇人听闻的案件:5 岁女童疑遭家人长期虐待毒打致死,其 8 岁哥哥亦是遍体鳞伤,满是体罚的痕迹,看了叫人心痛。虽然虐儿与体罚有程度之差,“棍棒底下出孝子”乃华人家庭教育传统精神之一,然而,自 2007 年起联合国已规定体罚违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任何形式的体罚均不应接受,更何况体罚对管教子女帮助实在有限,或会导致子女寿命缩短、较低智商、易陷入反社会情绪病,甚至令他们发展出暴力倾向。
多数人长大后回望过去被父母体罚的经历时,都会因为孝爱而将被罚合理化,相信“父母是为自己好”,被施打后今日行为才得以纠正变好。然而,被体罚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对父母的体罚难有其他解释。实际上,心理学家都表示,体罚可怕残忍,一无是处。而且,多年来的研究亦指出,体罚不单只无利,在身体心理上还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成长发展,以下是多项体罚害处:
缩短寿命
耶鲁育儿研究中心总监、心理学家 Alan Kazdin 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称,每星期两次或以上的中重度体罚将会改变受罚孩童的免疫系统,长大成人后多在年轻时因患癌、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而死。
低智商
一份 2009 年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学者 Murray A. Straus 所作的研究显示,儿童有受体罚与否会影响其智力发展,被体罚次数愈多,心智发展愈慢——即使体罚次数极少,也会构成影响。他发现,在美国,没受体罚的 2 至 4 岁儿童比起受过体罚的同龄儿童在 4 年后智商高出 5 点,而没受体罚的 5 至 9 岁儿童则比受过体罚的同辈在 4 年后智商高出 2.8 点。而置于全球看,相比起不接受体罚的国度,有体罚文化的国度的人均智商比较低。
心理问题
许多研究亦把成年人心理病的成因指向体罚。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症、绝望感以及其衍生的酗酒滥药等心理健康问题均与体罚有关。体罚与子女心理健康之所以相关,是因为父母在体罚过程中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子女受体罚时压力荷尔蒙皮质醇(cortisol)也会升高,令他们日后抗压能力较低,间接诱发心理病。
暴力倾向
体罚亦与成年人的暴力倾向扣连。期刊《Child Abuse and Neglect》中一篇由美国学者 Julie Ma 及其他学者一同发表的论文揭示,体罚和子女日后的侵略性行为有关。近月由德洲大学学者所作的研究再进一步指出,子女在童年受到虐打(abuse)的话,长大后较有可能在恋爱交往期间出现暴力行为。
体罚恶果尽在眼前,那么,不行体罚的家长应该怎样做?不行体罚,不等于要溺爱儿童。近 30 年来西方社会兴起所谓“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提议家庭以教养取代惩罚,着眼于子女的好。上文提及的心理学家 Alan Kazdin 著有《正面教养,我把孩子变乖了(The Kazdin Method for Parenting Defiant Children)》一书,为此说提供框架,其重点包括,当孩子做得好时给予奖赏鼓励、要他们重复练习良好行为、随年岁而施予相应的规管。透过“正面管教”,最理想的情况是令子女由童年开始持续跟从好的方向做事,从而减少子女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
观之近日闻者痛心的新闻,有见体罚的种种问题,可知合适的家教方式相当重要,这不仅是子女的个人成长问题,更及他人与社会的福祉。若果希望子女寿命不会变短、智商不会下降,心理没有问题、对他者不会有施加暴力的倾向,那么家长可能要好好思考、学习并且不断改善自己的家教方式。
— END —
欢迎关注海上闲话
国际视野 | 本土情怀 | 名家风采 | 清醒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