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bó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早就听四川宜宾的朋友讲述过,在宜宾境内不时能看到僰人留下的印迹,有着千古悬棺之谜,已消失的民族究竟有怎样谜底?这些都曾深深吸引了我。2018年,大年初十,驱车从昆明出发去重庆旅游,路过昭通盐津豆沙关,看到了关河对岸悬崖峭壁上的僰人悬棺,所以特意造访了豆沙关古镇,以探究竟。小镇旁残存的自秦代以来开凿的五尺道上那些深深的马蹄印、峭壁石缝中的悬棺、石门关隘口……等等这些所透出的气息,似乎让我触摸到了历史厚重的脉动。
古道、古镇、古风、古韵、古纳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女、美食、美收天上人间。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称“石门关”。
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
现在的豆沙古镇,是在2006年“7·22”地震之后重新修建的,2008年开放旅游。虽是重建,却不失古韵。
这块石刻就叫《唐袁滋题记摩崖》,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至今有1200多年,全文仅120余字,且石刻面积小,字迹也小,甚至模糊,要仔细辨认才可弄清,但文物价值大,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其实唐袁滋题记摩崖。上面的只是把刻在石壁上的字搬到纸上了。它旁边还有一个小阁楼,几面门全锁着了。真迹则在阁楼里,被门遮的严严实实的。
站在山上向下望,四周一片蔚蓝,宁静,树木苍翠,草木葱茏,仿佛将人带入了绮丽的梦境一般,好不自在。吹着天地间最纯净的风,望着这神话般的世界,我醉了,醉的悠闲自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