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性别议题的讨论,常常看到LGBT/LGBTQ团体的发言,不过,这串英文字,到底都是指什么呢?藏在这些字母背后的,究竟是哪些人?
图文不符想邀请你,用几分钟的时间一起来认识这些字母背后代表的意思!
你知道吗?923是双性恋骄傲日!1999年时,有三位双性恋运动者,发起了这个专属于双性恋者的庆典,发展到现在,世界各地在每年的9月23日,都有专门的庆祝活动。而这里说的双性恋(Bisexuals),就是LBGTQ里面的「B」。不过,双性恋跟同性恋/异性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串英文字,指的都是同性恋吗?
其实,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外,还存在很多不同的性倾向认同,LGBTQ里的每个字母,代表的都是一个不同认同的性少数群体。这些词汇,都是从1970年代开始,性少数群体在争取平权的运动中,慢慢发展出来的,每个字母的后面,都代表着一群人长久以来的努力,还有想要被看见、被认同的渴望。
随着时间不同,每个人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性别/性倾向,有不一样的认知,练习接纳、包容和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而不是将不一样的人贴上排除和拒绝的标签,是让这个社会更进步的关键!一起来了解LGBTQ这些字背后的涵义吧!
双性恋不只喜欢一个性别的人,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可能心动。每年的9/23,就是双性恋骄傲日!双性恋骄傲日,又被称作看见双性恋日,或双庆日。双性恋骄傲日是三位美国双性恋运动者,在1999年时创立,是专属于双性恋者的庆祝活动!
除了美国外,世界上很多个城市,也会在这天举办活动庆祝。2012年时,美国加州柏克莱还将双性恋骄傲日定为法定节日,他也是第一个将双性恋骄傲日定为官方节庆的城市。而今年的9/23,在新竹的台湾彩虹文化祭,和花东彩虹嘉年华,也有双性恋者庆祝活动!
把自己视为男性或女性的认同,就是「性别认同」。跨性别指的是「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不同的人。
一个人的性倾向,也就是「受到哪些性别的吸引」,与他/她的「性别认同」是独立的两回事。所以跨性别者可能是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两者不互相冲突。而跨性别者也不一定会在外貌上,让自己变成刻板印象的外貌(比如跨男并不一定会打扮得更阳刚、跨女也不一定打扮得特别阴柔)。
酷儿本来指的是「古怪的」或是「怪胎」「变态」等意思,是很负面、拿来骂非异性恋群体的字眼,但是随着时间的演变,很多同志在同志运动中获得了自信来对抗敌意,也渐渐开始拥抱Queer这个字,酷儿也变成性少数群体的代称之一,许多同性恋、双性恋、甚至部分性爱方式与一夫一妻异性婚姻有所不同的异性恋者都接受酷儿这个称呼。
也有认为A可以指「无性别(Agender)」,没有发育性别,或认为自身不属于任何一种性别。
无性别者有时也使用「genderless」(无性别)或「gender neutral」(性别中立)等来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若是不认同传统二元性别观念的无性别者,也会用「Neutrois」来表达。
LGBTQIA这些不同的字母,还有他们背后所代表的意思,都来源于美国的性革命运动/性解放运动。在最开始时,其实没有统一对性少数群体的代称,到了1970年左右,才出现Gay这个词,用来统称同性恋者。
到了1970-1990 这段期间,性少数群体慢慢发展出自己的认同,这时才有Lesbian、Bisexual和Transgender这些词汇的出现。到了更后来,人们才开始习惯用LGBT这个词组,来称呼性少数群体。
这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性少数群体,争取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成果。每个字,都是想要被看见,被认同的渴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