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能赖在爸爸妈妈的怀里一直淘气,上学的时候总是有很多新鲜事情一直不停的跟爸爸妈妈分享,大学的时候,我们也会向爸爸妈妈诉说自己的烦恼,向他们征求关于毕业之后的工作意见,向他们承诺工作之后要如何孝顺他们。可是,等到我们工作之后,却与爸爸妈妈渐行渐远。
我们来看看不同职业的人在工作之后,与父母的相处方式。
程序员:
我是一名IT男,以前学习不好,在高中的时候经常逃课,分数就是班上垫底的,我那个时候有了厌学情绪,就想着要辍学去外面自己打工创出一片天地。但是我爸爸死活不让我辍学,为此跟我爸经常吵架,真的就像仇人一样,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大打出手。
可以说,我的高中生活当时在我心里是很窝火的,好不容易挨到了高中毕业,我的成绩也只有300多分,没有考上大学,我想这个时候家人应该就会放手让我出远门了吧。然后在一次父母都不在家的时候,我偷偷的带了几件衣服和几百块钱就出门了。
坐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但是当我找工作的时候,冷钉子碰的的我很疼,而父母也焦急的在满世界找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受不了当服务员的日子,我回家了。
中间的插曲就不再多说,父亲为我报了计算机学校,让我去学计算机,他说不管想不想学,先把这两读完再说。对于栽了大跟头的我来说,我真的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到兰州北大青鸟计算机学校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要好好学习,要弥补我当初对爸爸犯下的错,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好在兰州北大青鸟的老师都很负责,你不懂的,老师会有很多发放让你知道,做了几次项目实训之后,我发现我爱上了这个专业。
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个月薪资就有5000,很开心,这比做服务员一个月挣1200的轻松多了,以后的每一个月我的工资一发我都会先寄给爸爸妈妈一些。渐渐的,我挣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除了公司的工作,我还接一些私活来做,有时候要做到半夜。
我的收入越来越高,但是却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打开与爸爸的微信聊天,发现每个月就只有一句话:爸爸,我给你转了XXXX钱。
直到现在,我想说的是,父母为了我们的将来,不惜扮我们眼中的恶人。我们要回馈他们的不仅仅是那一点钱,还需要更多的关怀。
金融顾问:
我是金融专业毕业的,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外资的金融机构,我的这份工作每周几乎都要工作70小时左右,而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工作之后我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我要一边工作,一边去学习,起初的时候都是父母打电话来关心我有没有吃饭,工作怎么样,到后来我忙的时候,感觉都是同样的问题,有的时候也就不接父母的电话了,从每周的两三次通话到了后来的一个月一两次,因为我从小都比较粘父母,所以后来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所以每当发工资的是就会给他们寄一点钱或者从网上买个礼物过去,想的是父母也高兴,而且在亲朋好友面前也倍儿有面子。
但是有一次,母亲打电话给我说,谁谁谁的孩子谈了一个男朋友回来,经常回家吃饭,看着很热闹,问我什么时候也能热闹一下,这次通话只有六七分钟,但是确实近一年来我和母亲通话时间最长的一次,而后来我也是得知父亲那次生病了,母亲本来是想说的,但是又忍住了。
其实,关心父母,不一定是金钱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关心。
文案策划:
做文案的经常开玩笑说甲方就是亲爸爸,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甲方真的就是亲爸爸,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得照着做,甲方提出的每一条我们都要不折不扣的去完成。
有一次父母从老家来看我,但是临时甲方爸爸要改方案,不得已我只能去陪着甲方爸爸,让朋友带父母随便吃了个饭,等到我忙完,深夜回来,家里只剩下父母从老家带来的特产,因为打我的几个电话我都没有接到,他们又在桌子上留了纸条,打开冰箱,都是他们做好的饭和家乡的腌菜。
忙碌的工作让我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唯一有联系的就是每个月的那点钱。
其实,有的时候真的不是我们忙的一点时间都没有,而是在我们的心里、潜意识中没有想到父母,我们在闲下来的时候通常做的就是去外面旅游,约好姐妹、好哥们一起嗨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父母在乎的都是子女精神上的关爱。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不管你们现在成功与否,都不要忘了时常问候一下你们的父母,他们需要的不是你们的钱,而是你们的爱。
今日话题:你多久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