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波普大师 Andy Warhol 的工厂女孩——Edie Sedgwick。你大概在许多地方见过 Edie 这组著名的黑白照片,也会记得她放肆灿烂的笑容。
如果说同时期的模特 Twiggy 在主流时尚界取得令人艳羡的成绩,被冠以一代超模的名号,那么 Edie 则用自己短暂的 28 年生命代表了 60 年代的青年亚文化。
纤细的身材,男孩子气的短头发,浓黑的眼线和卷翘睫毛,戴着各种夸张的大耳环,喜欢开怀大笑,总是烟不离手。虽然红颜薄命,但 Edie 留给世人的永远是照片里精灵一般的天真眼神,和 Warhol 画中的波普女郎形象。
“她真是个满身毛病的女孩儿”
Edie 全名 Edith Minturn "Edie" Sedgwick,出生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她原本创建于麻萨诸塞州的家族诞生了美国史上的多位名人,曾祖父 Henry Wheeler de Forest 是南太平洋铁路的董事长,祖父 Henry Dwight Sedgwick III 是历史学家与极受尊崇的作家。
中学时期的 Edie
听说上帝在让每个人投胎到人间时都会给 TA 一些东西,他给了 Edie 显赫的家世和美丽的容貌,却没有给她完整的家庭和美满的一生。Edie 的两个哥哥都有精神分裂症,先后因故去世,父母也有精神病史。
1969年,还没剪短发的 Edie
1963 年,Edie 以艺术生身份考入剑桥大学,在那里她认识了发掘她并将她带入艺术圈的人——Chuck Wein,1964 年,Edie 从剑桥大学辍学,跟着 Chuck Wein 来到纽约,认识了当时尚未声名鹊起的 Andy Warhol,Warhol 邀请 Edie 参观自己的工作室“The Factory”,两人很快如胶似漆,Edie 的“工厂女孩”因此得名。
右起:Chuck Wein、Edie Sedgwick、Andy Warhol
Andy Warhol 经典的四格肖像
Edie 给了 Andy Warhol 无限的创作灵感,甚至可以说没有 Edie 就没有 Andy Warhol 在艺术史上的巨大成就。但有一些说法暗指 Andy Warhol 是同性恋,表面上的亲密只是利用 Edie 的金钱与名望,同时也成就自己,这恐怕是两人关系的未解之谜之一了。
Edie 和 Andy Warhol
1965 年 4 月,Andy Warhol 在巴黎的画展开幕时,他邀请 Edie 和 Chuck Wein 一同到场,并宣布 Edie 是他的“超级巨星”和“工厂女王”。实际上,1965-1966 年间正是 Warhol-Sedgwick-Wein 三人合作的高峰时期,那时共有 9 部 Edie 参演的地下电影诞生,但这一切都随着 Edie 离开 Warhol 而戛然而止。
Warhol 时期的 Edie
Edie 与 Warhol 关系的分裂,与另一位 60 年代著名的艺术家——美国民谣歌手 Bob Dylan 有关,而他更是 Edie 之后对于毒品越发依赖的导火索,那时 Edie 在与 Warhol 的这段关系中濒临破产,离开了他的“工厂”,与 Bob Dylan 的经纪人签约,也与 Bob 展开了恋爱关系。
Edie 是 Bob Dylan 在六十年代中期的创作《Blonde on Blonde》与《Leopard-Skin Pill-Box Hat》的灵感来源,也有一说在 Bob Dylan 的歌曲《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中这句"your debutante(初次登台的女孩)"指的就是 Edie。
1966 年 2 月,已经分开多时的 Edie 和 Warhol 在纽约一间餐厅里会面,随后因为 Edie 数次提起 Bob Dylan,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Warhol 忍不住生气地告诉 Edie:“你知道吗?Bob Dylan 早已经结婚了!”情绪崩溃的 Edie 气得浑身发抖,再一次与 Bob Dylan 分道扬镳。实际上早在 1965 年 11 月,Bob Dylan 就和女友 Sara Lownds 秘密结了婚,可怜的 Edie 却一直蒙在鼓里。
2006 年的电影《工厂女孩》即是重现了三人的这段三角关系,主演 Serena Miller 在影片中模仿了多个 Edie 的经典造型,包括夹着烟大笑和单腿站立在一只皮犀牛上的舞蹈动作。
电影《工厂女孩》海报
电影《工厂女孩》剧照
主演 Serena Miller 在影片中模仿 Edie 的经典造型:
顺便一提的是,在《工厂女孩》的拍摄中,没有直接提到 Bob Dylan 的名字,因为电影剧情暗示是因为他而导致 Edie 的药物成瘾,但 Bob Dylan 拒绝正面承认此事,并在电影上映后将剧组告上了法庭。
不被认可的 icon
离开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后,Edie 长期沉迷烟酒药品,虽然面貌姣好,却不太受主流时尚圈待见。但当时的美国版《Vogue》主编 Diana Vreeland 很赏识她,称她为青年学潮中的代表人物(Youthquakers)。
1965 年,作为当时掀起的青年学潮(Youthquake)的代表人物,Edie 登上《LIFE》杂志的 11 月刊,封面上用这样的词形容她:“地下电影界的超级巨星”。
1966 年 3 月,Edie 登上《Vogue》杂志,这也是她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1967 年,Edie 参与拍摄了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Ciao! Manhattan》,期间因为滥用药物的隐发作,精神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不得不回到她的出生地加州圣巴巴拉治疗。在医院她认识了病友 Michael Post,两人于 1971 年初结婚。
Edie 和 Michael Post 于 1971 年初结婚
婚后的 Edie 精神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她不再化浓妆,留起了长发,在自己的家乡过着平静的生活。据丈夫回忆,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没再犯过毒瘾,一直困扰的厌食症也有所改善。
1971 年 11 月 15 日晚上,久未露面的 Edie 在圣巴巴拉博物馆参加完一场时装秀后去了秀后派对,期间受到了一位醉酒客人的言语攻击,这个不怀好意的人骂她是个瘾君子,还说她与 Post 的婚姻即将走向尽头,非常难过的 Edie 打电话给 Post,在回家的路上,Edie 表达了她对两人婚姻不确定性的想法。
回到家后,情绪不稳定的 Edie 服用了一些镇静药物,随后便躺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早晨,Post 发现身边的 Edie 早已停止了呼吸,随后公布的死因是酒精中毒与巴必妥酸盐使用过量。
Edie 曾经说过:“我知道自己活不过三十岁”,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Edie 去世之后,美国版《Vogue》称她为“当代青年文化的代表人物”,Edie 的哥哥 Jonathan Sedgwick 在她去世后回忆起她,满是怜惜心疼。
“Edie 之所以被人利用,是因为她太容易相信别人……如果你对她说“我爱你”她就会很高兴,也会马上笑着对你说“我爱你”,我觉得这就是她能打动许多人的原因。”
Andy Warhol 当年第一次见她时称赞:“这实在太棒了,她真是个满身毛病的女孩儿。”
虽然 Edie 在当时未能被主流时尚圈接纳,但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几十年中,她的形象不断被人致敬模仿,“工厂女孩”的模样早已深入人心,Edie 没有追随潮流,而是用自己独特的舞步和风格创造了潮流。
巴西版《Vogue》2017 年 5 月刊,模特 Stella Maxwell 就以 Edie 的诸多经典形象拍摄了内页大片:
或许在 Andy Warhol 眼中,Edie Sedgwick 只是让自己拥有过 15 分钟出名时间的工具,但她的风格气质却深深影响着整个六十年代,直到今天也未曾消退。
本文转载自「外滩时尚」(微信号:bund-style)
巧的是,Edie Sedgwick 的两位前男友鲍勃·迪伦和安迪·沃霍尔的书,我们都出了
:)
延伸阅读
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传奇经历,得以窥见一位奇才之所以跃升而为美国当代传奇的背后原因。
一本了解美国波普艺术代表人物的通俗入门读物。
追溯安迪沃霍尔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起源,透视1960年代美国的社会样貌及名流人物。
《安迪沃霍尔的公路旅行》
著者:[美]黛博拉戴维斯(Deborah Davis)
译者:尹宝莲
1963年9月24日,安迪沃霍尔踏上了他的第一次跨美公路旅行。目的地洛杉矶,那里即将举行他的猫王和伊丽莎白泰勒肖像画展。
安迪·沃霍尔的那辆福特猎鹰汽车如同一架时间机器,将读者带回令人兴奋的60年代,让我们得以追随着他的旅程,展开了一场时间与空间、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漫游:从66号公路到加利福尼亚沙滩,从德州狭长地带卡车休息站到贝弗利山庄的豪宅,从圣塔莫尼卡海滩到阿尔伯克基的自助拍照机,一路旅行的安迪沃霍尔与丹尼斯霍珀、杜尚、杜鲁门·卡波特、彼得方达、伊丽莎白泰勒等各界名人展开了交往,同时,他还大量接触了主流之外的文艺青年们,比如地下电影制作人、新锐艺术家、诗人和嬉皮士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书以这次旅行为切入点,不断穿插回溯安迪沃霍尔成长中的重要片段、家人朋友的相处,以及艺术思路突破的各个阶段等,既是安迪沃霍尔的精彩传记,也是关于波普艺术世界的一本有趣读物。
《 鲍勃·迪伦在纽约:1961—1964 》
[美]特德·罗素、[美]克里斯·默里 著
李皖 译
特德·罗素是美国顶尖摄影师,为众多知名杂志供图。在机缘巧合下,罗素在20世纪60年代初,数度为日后蜚声国际的鲍勃·迪伦拍下组照:在演出中、在公寓里、在汤姆·潘恩公民权利奖颁奖现场上……这批照片此后沉眠了三十多年(其中一些从未公开发表),才最终收入此书,重见天日。
照片的拍摄,正值在纽约格林尼治村闯荡的鲍勃·迪伦开始自己写歌、崭露头角的起步时期。除了演出现场上口琴配吉他的经典造型,罗素更别具视角地摄下了迪伦在公寓中的日常生活:鞋也不脱地躺在床上悠然拨弄吉他,在打字机上敲打歌词,与当时女友苏西·罗托洛甜蜜互动,与友人一起练琴……
在罗素精湛的抓拍下,照片展示了日后百变的迪伦极为本真自然的状态,定格了他追逐音乐梦想、无所拘束的青春岁月,直观地告诉人们一些撼动人心的歌曲很可能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怎样的环境中孕育的,为未来大师鲍勃·迪伦这一青春生涩阶段留下了最为珍贵的图像记录。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