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小时候肯定见过长辈们用生石灰、灶膛灰、碱面等将鸡蛋一层层裹起来,放到坛子里密封十几天,然后就做出了漂亮又好吃的皮蛋。皮蛋又叫松花蛋、变蛋等,是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蛋制品,剥开皮蛋,我们会看到皮蛋种有晶莹漂亮的松花状结晶(这也是为什么皮蛋也叫松花蛋),有的皮蛋还会有比较重的绿色或者黑色。
制作皮蛋
松花蛋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蛋,变得如此不一样呢?
当然化学反应啦!制作皮蛋时,用草木灰、碱、生石灰等物质将蛋层层裹住,这些物质本身含有的碳酸钾(K2CO3)、碳酸钠(Na2CO3)等与水和生石灰相互作用,会产生KOH和NaOH这样的强碱,渗透到蛋壳内(具体点的过程就是生石灰与水生成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碳酸钾反应生成KOH和NaOH)。
我们知道,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的羟基(-COOH)和氨基(-NH2),与强碱反应生成了氨基酸盐,因为不溶于蛋白,就凝聚成一簇簇的结晶,看起来像松花一样。另外呢,因为氨基的反应,产生了氨气,导致皮蛋闻起来有种类似花费一样的味道(吃的时候用醋调一下就好啦)。
那皮蛋中呈现的墨绿色、褐色等颜色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一些含硫氨基酸分解后产生了H2S,与鸡蛋中本身含有的铜、铁等矿物质元素反应,产生了颜色较深的如青黑、墨绿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大都不溶于水,是不被人体吸收的,放心食用啦)。
还有一个问题,鸡蛋的蛋白为什么凝固起来了呢?这个就不是化学反应啦,是物理作用过程,因为生石灰变熟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蛋白“烧”凝固!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化学(也有物理)作用,一颗鲜蛋就变成了韧性十足、晶莹剔透、含有结晶的漂亮松花蛋了。
拿醋和葱、蒜来,我要调皮蛋吃啦!
好看又好吃
分割线
评论区很多朋友比较关注皮蛋中铅的来源,这里补充一下:皮蛋中的铅来自于裹蛋原料中加的黄丹粉,也就是氧化铅;商业化生产工艺中加这个为了加快蛋白质变性(腐蚀蛋壳促进其他原料更快渗透,本身也与蛋白质反应),同时起到增色作用。现在国家有对皮蛋含铅量的标准约束(每千克含铅不能超过3毫克),皮蛋生产工艺也在逐渐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卖的无铅皮蛋的并非真的无铅,只是含量低,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市面上卖的皮蛋中多多少少都是含一些铅的,大家吃皮蛋还是要适量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