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李宗盛再发新歌,这首《新写的旧歌》为了纪念父亲而做。大哥说,这首歌早该写了,这么多年,他终于说出了那句话:“爸,我想你了。”
多少男子汉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反省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年轻时的倔强总会将我们与父亲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
直到长大后,才明白那些拉得很远的距离都是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请别让你的人生留有遗憾。
李宗盛也不例外,他与父亲的关系若即若离,不像与母亲那般自然随和。
父亲是瓦斯行的老板,年少的李宗盛经常在瓦斯行帮忙,但是和父亲的交流却很少,少得只是问候的那几句。
“比起母亲的忧心忡忡,他更像是一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歌里,李宗盛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沉默、拘谨、假装若无其事,这何止是老李一个人的父亲?
在大多数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沉闷”的角色,他们不善于表达,但是却将爱一刀一刀刻进骨子里。
他不像母亲那样嘘寒问暖,也不会因为你的一点成就而喜上眉梢,但是你的一举一动,他比谁都关心,都在意。
或许真的是因为父亲太不会表达了,所以李宗盛与父亲之间,总是横着一道隔阂,几十年,父子二人也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谈心。
以至于60岁的李宗盛在歌里唱到:“然后我也一下子活到容易落泪的岁了,当涂徒劳人事纠葛,兑现成风霜褶皱,爸,我想你了。”
试想年过半百的人像个孩子一样,对着虚无的空气说上一句:“爸,我想你了。”这一回,没有叛逆带刺的凌厉,没有年少不懂事的倔强,只有发自内心的轻声自语。
看着这些老照片,感叹韶光走得太快了。当初的男孩一转眼已经变成了60岁的老头,而孩子的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太久了,但是那些照片分明还在,看着照片里的旧时光,好像父亲还没有走。
那个“刻意拘谨的旁观者”好像就在泛黄的照片里冲你微微笑了,那笑容定格在老李的记忆里,这记忆回荡在老李的歌声里。
歌唱到这里不仅让人落泪,为什么人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就想明白一些事情呢?为什么当初的自己不能在父母面前稍微服些软呢?
如果尽早明白一些事情,或许能让两代人都好过一些,也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在大哥的这段父子关系中,我们听出的是遗憾,
岁月悠悠不回头,当你明白的时候,岁月的风已经把最亲近的人吹得越来越远。
而在李健的《父亲》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年的画面,一个慈祥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默默注视,用轻柔细语给儿子讲故事。
说道父亲,李健也忍不住缄默。那时李健的父亲患了肠癌。到了最后,几乎都无法步行,上厕所时李健就背着爸爸去。
在爸爸最后的时光,对李健说了一句话:“原谅爸爸!”
这句话成了至今最让李健难过的话,他知道,父亲是觉得自己生病给儿子带来了麻烦,所以让李健原谅他,但是李健怎么会觉得那是负担呢?
△童年时期的李健
之后父亲离世,李健写了一首歌叫做《想念你》,寄托的是他对父亲的深沉思念:
你终究还是要离去/来不及说一句/一阵风掠过/放开还有温度手/So I’m losing you/大海在等候那条河流/So I’m missing you/梦中那双手轻抚我的头/就像小时候。
在这首歌的开头,李健写了一段话。
“2006年6月19日下午,父亲去世了。
我在父亲的墓碑上写下
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李健的父亲叫李久良,他在冬天出生,在夏天去世。
很多人无法表达对父亲的爱,李健也不会表达,但好在,李健会把这些都写进歌里,与更多的人产生了共鸣。
庄稼”、“露天电影”、“缝纫机”、“池塘边”、“涤卡上衣”都是那个年代的记忆。
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出了每个人对童年父亲的回忆,从1984到1994,从忧愁一块饼干到忧愁孩子未来的生活。
△许飞与董玉方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很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短短的两段歌词隔着的不只是诗行的距离,亦不只是十年的岁月,更是一段父亲的苍老史。
这首歌由董玉方作词,他的的灵感来源于父亲的日记。最初的版本,也是以儿子的口吻进行叙述。
后来,他的好朋友许飞找他写歌,他就把它改成了女儿的视角发给了许飞。不到二十四小时,许飞便把录好的歌曲小样发给他。
他形容当初听到这首歌的感受,只用了四个字:情绪崩溃。那时,他的父亲已身患重病。
很多听过这首歌的人说,父亲不会写诗,但是却把生活过成了诗。这首诗不同于其他诗篇的优美,但却真实、苍老、感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想必这是很多人的遗憾。汪峰有一首写给天堂父亲的歌《爸爸》。
爸爸我一直带着你从未忘记
在北京 纽约 伦敦和悉尼
把你撒进每一座美丽的港湾
把你融进翻涌的浪花里
光听前奏就已经让人忍不住留下眼泪,汪峰用近乎嘶哑的声音轻轻唱着对父亲的思念。
在另一首纪念父亲的歌曲《那年我五岁》中,汪峰用自己的成长轨迹为线索,写了父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那时我还是个小孩子
最喜欢的就是在楼下玩耍
有一天爸爸让我拿起了小提琴
四根弦成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
那年我五岁 爸爸对我说
学一点东西 否则你会一事无成
真挚的歌词和意味深长的背景音乐把我们拉回了成长岁月,我们一年一年长大,而父母却一年一年老去。
△汪峰童年照
汪峰的父亲是典型的“严父”,童年的汪峰从来没有拥有过玩具。上了学之后,他的生活中只剩下读书和练琴两件事。
据汪峰回忆,他每天至少练琴4个小时,就没有别的时间了。回家吃完饭6点多,练完琴10点多,马上就睡觉。第二天再上学,放学练琴。
那时父亲灌输给他的观念是:要成才,就必须刻苦练琴。没有任何爱的表达,只有望子成龙的心切和严厉的教育。
与琴相伴的童年是枯燥的,但这不影响汪峰对父亲的感情,他感谢父亲给他立了一个典范:
“他对我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正直和善良,这两点要素决定一个人一生,虽然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两点并不重要,但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时候,这两点我一直会坚持。”
和你一起吃苦的人未必能和你一起享福。之前总会觉得这句话在说身边的朋友,时间久了,就越发感觉这句话也再说我们的父母。
最艰难的日子,我们总会想到家人,那些陪你度过难熬岁月的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而当你真的成功了,父母很可能不再身边。
《父亲》这首歌就是王太利根据自身经历有感而发,拍摄老男孩的过程中,王太利父亲患病去世,他深刻体会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和遗憾。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于是写出这首歌,在缅怀自己父亲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多关爱一生操劳的父亲,不要留有遗憾。
在最艰难的时候,王太利靠家人的陪伴支撑过来,但是父亲却在他即将成功的时候安然退场,这样的遗憾每天都在发生。
请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吧,因为总会有一天,是你一个人在这世间行走。
最近李荣浩在《无限歌谣季》中谈到自己的往事,一度上了微博热搜。
20岁的李荣浩遭遇过一场严重的车祸,曾徘徊在生死边缘,康复之后,李荣浩决定到北京闯荡。
北漂的生活让李荣浩充实又迷茫,在他北漂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罹患血癌。当时家里人怕影响到李荣浩的工作,选择对他隐瞒父亲的病情,没过多久,父亲就病逝了。
回忆父亲时,李荣浩至今都记得父亲去世前说的一句话:“过了明天以后,就没有什么事再可以激到你”,隔天天一亮父亲撒手人寰。
李荣浩很后悔没有及早知道父亲的病情,更惋惜父亲在的时候,没能好好陪陪他。
听罢李荣浩的故事,再听那首《爸爸妈妈》,突然感慨他创作的走心,一字一句渗入每个听歌的人内心,无比真实,无比疼痛。
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
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
足够我生活
年少的轻狂不能用来挥霍
也曾像朋友一样和我诉说
爸爸妈妈总说经历的坎坷
是度过青春的快乐
这个世间最伟大的是父母之爱,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父母的爱。
《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是1983年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退伍老兵以捡拾破烂为生。
没有天哪有地
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
没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
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195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阿美。此后,哑叔又当爹又当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在艰辛贫困的日子中挣扎,凭借着微薄的收入将阿美抚养成人。
在青年作曲家时君迈的帮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红歌星。不料阿美成名之后,竟然遗忘了哑叔对她的恩情。
△《搭错车》剧照
在一次演唱会上,时君迈在阿美家附近,想去看看阿美的父亲,在去阿美父亲家途中,时君迈了解到阿美小的时候父亲就用《酒干倘卖无》的小号声来逗阿美开心。
时君迈被这个故事触动,所以写了这首歌。
这首歌被台湾女歌手苏芮唱红,并于1984年获得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苏芮
少不经事的我们总是抱怨父亲给的爱不够多,却不知道在寂静的深夜,他默默地抽了多少支烟,也不知道他内心承受了多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长大了才渐渐懂得,父爱就像是海上的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只有海面上的一小部分,而海面以下才是父亲给你的全部。
一直是父亲的默默付出和隐忍的爱才让这个家聚合,他给你的爱一点也不比母亲少。
其实这个道理一点也不难懂,但是很多人奔波了半辈子才懂,就像李宗盛的歌里写的:
“写一个人子和逝去的父亲讲和,我早已想不起,吹嘘过的风景,而总是记着他,混浊的眼睛。”
这些道理或许真要等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会弄懂,但是有些歌就是让你听了之后幡然顿悟,比别人活得更明白一点,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