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远古到秦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都有。如古聚落遗址、古城台遗址、古建筑遗址、古墓(冢)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古遗址
(1)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堡 位于县城西南11公里孙家集镇边线王村北30米处的土埠上。1984~1986年发掘。城堡为圆角梯形,西南—东北向。每边长约240米,总面积57600平方米。分内城、外城,内城(小城堡)为圆角方形,每边长约100米。小城堡略早于大城堡。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考证,属龙山文化第三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国内迄今已发现的3座龙山文化城堡中最大的1座。除此外,还有众多的聚落遗址,如:三元王遗址(县级保护单位)、岳寺韩遗址、二甲遗址(商)、及安家遗址(大汶口文化)等。
(2)纪国故城遗址 城址在县城南14公里纪台乡纪台村,为周代纪国故城。纪国,姜姓,侯爵,始封于西周初。公元前690年(周庄王七年)灭于齐。故城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两面各长1500~1600米,南北各宽1200米,由外郭与内城两部分组成。城墙为夯土筑成。城郭四周遍布古冢,近城有大冢8座,封土最高者达20米,当是纪国贵族的墓葬。故城先后出土文物有铜钟、簋等。从所具铭文看,钟为纪侯之器,簋为纪侯媵女姜萦之器。造型优美,制作技艺精巧,其中,清代乾隆时出土的纪侯钟,据考古学家王献唐考证,最晚应是春秋初年之物,因而对研究纪文化有重要意义。1977年,纪国故城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益都侯城遗址 位于县城北8公里的古城乡古城村南,羊临公路从东部穿过。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780米,南北宽644米,总面积50万平方米。《寿光县志》(民国)载:“王胡城,在县城北十五里,古益都城也。《汉书》王子侯表:武帝元朔二年,封淄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即此。”解放初期出土“大布黄千”库币和石质钱范。1958年出土方孔铜钱700余斤。1983年出土纪国铜器64件,内19件有“己”(古“纪”字)字铭文。识者认为铭文有“己”无“侯”,当属封爵前的器物。纪国历史远起商代,迄于春秋,曾拥有。郱(在今临朐)、郚(在今安丘)、鄑(在今昌邑)、酅(在今临淄)等邑,历史久远,疆域辽阔。其出土文物,为研究纪族部落活动和商周文化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今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呙宋台遗址 位于城南5公里胡营乡呙宋台村西。遗址面积达百万平方米,是山东境内罕见的大型遗址之一。文化层5~6米,内涵十分丰富。已出土商、西周至战国的铜器、陶器上百件,遗址附近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西周制骨器作坊。遗址北部、南部断崖,暴露出6个大墓,深达7米。东南角断崖暴露出许多小墓,有的并列,有的叠压,非常密集。其中不足20米的一段露出骨架30余具。遗址范围内灰坑遍布,陶片成堆,遗物有陶罐、鬲、豆、陶拍、骨锥、石网坠、石铲、贝币等。由于大量商、周文物的发现,依据与年代相应的遗迹、遗物,结合地理位置的考证,考古学家有呙宋台即古营丘的新说。目前各家之说,各有所据,迄无定论,尚待进一步探讨。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纪台遗址 在纪台乡纪台村东北,为古纪国土建筑物。据清代文人安致远《纪城文稿》所记:“城中有台,岿然独存,高三仞,广可亩许,上有神祠,为里人香火之所。”可知古代的纪台,曾是人们祀神游览的地方。另据乡里故老相传,台上有山门、亭榭、殿堂等建筑物。台西有方池,台南有高阁,台西南有寿圣寺等。古人游此,每咏诗以抒怀。诗有三首,择一记之。诗云:
纪台诗
(明)冯惟敏
山色遥连四野开,水声长绕故城隈。
前朝后市今村落,衰草斜阳古殿台。
千载废兴谁复念,九原珠玉总堪哀。
玄冬天气冰霜苦,匹马行吟几度来。
境内还有斟灌城、益城、丰城、乐城、乐望城、霜雪城、牟城、七里营城、铁央台、南皮台、官台、斗鸡台、凤凰台、店子台、八角台、青邱台等众多遗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