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造就英雄,英雄成就美人。三国时期是群星聚集的阶段,将有吕布、赵云、典韦等大战沙场,计有卧龙、凤雏、郭嘉等出谋划策,统领之主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这个与世争锋的年代,貌似儿童也禁不住诱惑,出奇的聪慧,让人不得不佩服,有一位女孩只说了一句话,曹操急忙杀她灭口;也有一位连夜被人追杀,只因怕他长大无人可控。
曹冲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从小就聪慧过人,思维敏捷,经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许多人叹为观止。《三国志》:“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史料记载,曹冲五六岁便有成人的智慧,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多次扬言他为继承人。曹冲其中一位老师便是徐庶,徐庶以德教之,经常教育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曹操问他为何不教我儿大的谋略,只是一些道理。徐庶曰:“冲之智,无人及,只需道理教之,虽为大才。”
曹冲称象,是中国人九年义务必学的课程,当时东吴送来大象,曹操观其大象雄壮,而且一步一印,于是问谋士大象有多重,谋士皆不能回答,这时身边的曹冲站出来,我知道大象的重量。群臣不解,小小儿童怎么知晓,曹冲命人把大象赶到船上,标注水位,然后大象赶出后投放石头,到达标记的水位,只要称取石头的重量便可。此举一出,群臣皆称赞曹冲的大智慧,少年天子。曹冲智救库吏、以镜诱鸡等事迹很多,可是他在十三岁时病逝,曹操为之痛苦流泣,多次绝食对抗。部分史料记载,华佗之死,也是因为没有救治曹冲,曹操怀恨在心,最后打入大牢严刑拷打而死。
周不疑
周不疑是当世奇才,不仅十几岁著有书籍,而且军事才能无人可及,他和曹冲是朋友关系,当时周不疑来到许都,和曹冲一起受教,并且得到曹操的喜爱,他也是曹操选拔的主干人才,以备曹冲继承大位所用。“时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颂,不疑见太祖授纸笔,立令复作。太祖异而奇之。”此句可以解释周不疑之文采,才思敏捷。
"后太祖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当时曹操攻打柳城,多次进攻未果,周不疑献十计,曹操轻松破城,当时他只有十六岁。曹冲是建安三年病逝,曹操每每看到周不疑又爱又恨,为何天妒我冲儿,让周不疑独活,周不疑之才无人可以压制,于是心生杀念。曹冲死后,诸位之争尤为严重,曹操曾向众子说:“冲之夭,我之不幸,汝之大幸也。”曹丕看到父亲要杀周不疑,多次劝阻,想把周不疑收为己用,但是曹操大骂曹丕,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周不疑在十七岁被人暗杀,他本是刘安的外甥,多次邀请周不疑来辅佐刘表,授予重职。
孔融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而且是孔子的第十九代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孔融少年深懂人理,在吃梨的时候,他每次都吃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别人,父亲问他为何,他说我年龄小,理应吃小的,这便是孔融让梨的典故。孔融善于舌辩,直言抨击朝政,曹操恨之、爱之。曹操: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孔融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孝道出名,性格刚正不阿,讨伐董卓时,自己亲领一军对抗,他为官时注重教育,多次修建学校,而且重视人才的培养,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孔融之女
孔融之女,年时七岁,其名不详。孔融当时得罪曹操,被逮捕入狱,孔融将子女寄托他人,当得知父亲被杀时,两人正在下棋。别人问她得知父亲被杀,为何不惊恐?她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她拒绝别人给他赠送的肉汁,哥哥很快了喝了,她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这两句话被传到曹操的耳中,曹操生性多疑,而且妒才,他得知孔融之女如此聪慧和刚毅,日后必然是个祸害,便找人捉来斩杀。
捉拿的人抓到他们时,哥哥恐惧哭诉,她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说完后便自杀了。《世说新语》记载:“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录亦收至。
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以神童著称,从小就博览群书,深知兵法,诸葛亮应该受教过他。在三国时期,弱冠以二十岁为准,当时诸葛恪只有十几岁,便讨得孙权的喜爱,而且经常带入宫中询问和探讨军事。孙权:蓝田生玉,真不虚也。这是孙权对他的评价,认为他是可造之材。
诸葛恪刚刚弱冠便拜为骑都尉,与太子孙登关系友好,经常在一起探讨。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孙权有次提问他,诸葛亮和诸葛瑾哪个更聪明,论实力必然是诸葛亮,但是如果说是叔父诸葛亮,必然被孙权所气,孙权素来称明主,手下之人都是名士,诸葛亮没有来投靠他,便是说他不好的意思。诸葛恪直接回答父亲最聪明,孙权不解的问,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开怀大笑,果然够聪明。
诸葛恪有一个缺点,便是过于张扬,刚愎自负,做事过于大胆,会遗漏细节。孙权曾经让他负责粮草供应,诸葛亮得知后,写信告诉陆逊,诸葛亮信中说: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最后孙权把他调到军中统兵作战。这也是扬长避短的做法,后来诸葛恪成为托孤之臣,但是孙权担心刚愎自负,不能担此大任,宗亲孙峻说: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诸葛恪因此坐上了大将军的职位,出了生杀大权之外,东吴所有事情尽归诸葛恪。诸葛恪后来伐魏失利,回国乱杀无辜,最后被诛杀。
诸葛瑾: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诸葛瑾最是了解他的儿子,他少年天才,过于好强无关紧要,不会伤及国本,如今他长大了,掌管大权,此性格必然祸事,我诸葛家族必然受牵连,最后果不其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