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别看这成千上万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边的学问可大着哪!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脉络和平民百姓生活的场所,而是历史文化演化的重要舞台,记载着近代历史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胡同”在汉语里是双音节的单纯词,是小街小巷的意思,只用于北方的城市。这个词始见于元代,源于蒙古语“荷特”,就是“水井”的意思。在元杂剧唱词里就曾提到“胡同”这个词儿,例如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就有“直杀一个血胡同”;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说得更具体:“你去兀那羊角市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可见“胡同”这个通名是元代在北京形成的。天津“胡同”的出现,大概是明朝年间的事。
说起胡同,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了北京,但长春老胡同,也是老长春风土人情的浓缩地。当中得一花一草、一砖一瓦 都尽显长春风情 这些过去如今都变成了一个个故事。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长春“第一胡同”
新民胡同
说到新民胡同
老长春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曾经还被誉为长春的“天桥”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不知您对这套词儿熟悉不熟悉,它正来自于单田芳老先生的长篇评书《白眉大侠》,经典,百听不厌。但您知道吗?单田芳先生年少的时候曾住过咱们长春。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早年间单田芳便随父母奔波于东北各个城市演出,其中就包括长春。先生的童年几乎就在长春的新民胡同附近度过。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新民胡同可不挨着新民广场,它兴建于1909年,原名王氏胡同,东起大马路,西至永春路,胡同东是大马路,北是五马路,西是永春路,南是四马路。当年,那条310米长、8米宽的小胡同被誉为长春的“天桥”。
1921年,新民戏院在此诞生,由于票价低,演出剧种多,深受群众的喜爱,风靡一时,成为长春市民消闲的好去处。到上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新民胡同两侧的特色吃店、戏园子、茶馆、浴池、杂耍等场所琳琅满街。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在新民北胡同有著名的宝山茶社、百花茶社、四海茶社及公益茶社。新民南胡同有富海茶园,单田芳先生的母亲,著名西河大鼓演员王复桂就在这里出道。想象着当时茶社里一排排条凳,一张张八仙桌,一碗碗大碗茶,还有头戴瓜皮帽、腰扎白围裙、手提大铜水壶,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给客人倒水的小伙计,再加上说书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仿佛老舍先生的《茶馆》在这里还原。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除此之外,在纵横交错的小胡同里,还经营了许多百年老字号——鼎丰真食品厂、回宝珍饺子、真不同包子。还有朱大爷家的大麻花、阎叔的山东大煎饼、储家的熏肉、孙家婶子的麻酱烧饼馄饨、刘婶的牛肉洋葱馅饼羊杂汤等等特色小吃,想想就口水长流。小孩儿肯定每天都会拖着妈妈的手,说,妈呀,咱今天吃个熏肉大饼行不?
据说,当年有很多长春人特意走很远的路到新民胡同洗个澡,听会儿戏,逛一逛,俨然是当时的小商圈。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如今的新民胡同早已改变了最初模样,旧时的繁华已了无痕迹。原来,在幻变的时光里,岁月才是最大的小偷。可是好在,老故事还在,说故事的老人儿也还在,他们会把一段段流年小心翼翼地藏在舌头下面,一遍遍讲给我们听,那些老段子就永远不会消散
老长春的“梨园记忆”
燕春胡同
老长春的大马路周边胡同热闹非凡,名气大,而一些胡同不但出名,名字起得也好,具有文化韵味和时代气息,比如燕春胡同。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据了解燕春胡同得名于当年老长春著名的燕春茶园,当时燕春茶园营业后门经常有京剧等演出。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这个胡同在当年是非常热闹的,它承载着老长春的“梨园记忆”。1988年后,改为了长春游乐宫,如今已拆除。
古怪又呆萌
辘轳把胡同
在长春,有充满文化韵味的燕春胡同,也有辘轳把胡同这种奇怪的地名。辘轳把胡同是因胡同迂回的形状类似辘轳把而得名。辘轳,是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辘轳把”是其曲折的把手。
住在附近的老人说辘轳把胡同当时也是相当出名的,如果你有兴致走一遍长春的“辘轳把胡同”,就会发现它的转弯走向的确很像“辘轳把”呢!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路名堪称长春最长
蔷薇路北胡同支线
除了具有文化韵味和时代气息的胡同之外,长春还有诗情画意的街道名,比如丁香街、蔷薇街.....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蔷薇街上的一个胡同,叫“蔷薇路北胡同支线”,足足有八个字!堪称长春市最长的路名了!
有文化品位的胡同
松竹梅胡同
在长春具有文化韵味的胡同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叫松竹梅胡同。
这个胡同上坐落着一个社区,社区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
与四合院相似的胡同
三义胡同
曾经的三义胡同,靠东头起点是解放之初的民康派出所,北端靠西头是孙记铁匠炉。
三义胡同靠东往南是萧氏正骨,再往南是董氏娄铺编酒篓,小孩子们在一起弹琉璃球、搧片几,跳房子,遛铁环...围着三义胡同,大经路跑圈,只要走在这个胡同里就会感觉到家的幸福。
“最有Feel”的胡同
冰淇淋胡同
在自由大路与同志街交会处南行150米左右,有一个名字比较有趣的胡同,叫“冰淇淋胡同”。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冰淇淋胡同的所在区域曾有个大型的冰糕冷饮厂,所以因此得名。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风云往事超气派的胡同
健康胡同
张景惠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他生活了多年的“东宅”就在今长春大街健康胡同内。
古老的地名胡同
田家大院胡同
在长春历史上曾经有一座名叫田家大院的大院,这一带有很多街路都因这个大院而得名,如田家大院胡同、田家大院中街等。所以即使过了多年,那些建筑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地名却仍然沿用着。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依旧繁荣的胡同
财神庙胡同
在长春市大马路附近,有一条很有名气的胡同叫财神庙胡同,这条胡同的名字源于它附近的财神庙。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老年间的记忆...........
未拆迁之前这里曾有一个双层门的四合院,规模很大,院内有青砖铺就的甬道,走廊的柱子是红色的,很气派。如今,曾经的庙宇已经无处可寻,但一些由此得名的街路、店铺名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别样的长春,“十大胡同”话风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