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舒国治曾用「穷山恶水」来形容香港。
「由于没有多少平地,总要在弯曲狭窄的水道旁边盖楼,这些楼一面紧贴被人工铲平削尖的山丘,另一面是曲折的海岸,这么险要的形势,竟然就住了这么多人。」
香港的陆地面积仅有 1100 平方公里,大小不过上海的六分之一,但人口总量却高达近 739 万,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四。
高密度人口分布给房屋居住带来了巨大压力,在香港,约有三分之一居民(超过 214 万人)居住在由政府兴建的公屋内,所谓的公屋,是由政府兴建廉价出租给低收入人群的公共屋邨( cun 同村 )。
1972年的石硖尾屋邨
屋邨的诞生源自于 1953 年的九龙石硖尾地区的一场大火, 导致 5.3 万居民无家可归,香港政府在原址附近建立起屋邨。
它的概念类似于北京的大杂院,上海的石库门,台湾的眷村,都属于社会底层人民的聚居场所。
屋邨的房屋结构狭窄紧凑,但也正因如此,局促的生活空间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上个世纪许多香港人都有蜗居公屋的经历,除了居住有些屋邨甚至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附近儿童念书。
衣、食、住、行,屋邨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社会体系,承载着一代香港人的难以抹去的集体记忆,同时也衍生出香港本土独有的「屋邨文化」。
电影《桃姐》曾在老屋邨的代表——美荷楼取景,里面的房屋平均面积为 11 平方米,没水没电,只在大楼的中央设有公共水龙头、厕所和浴室,两端的房屋链接着长长的公共走廊,被称「冷巷链接」。
有意思的是《桃姐》这部电影里的扮演少爷的刘德华反而有真实的屋邨生活经历,刘德华 12 岁搬入蓝田邨居住了近 七年的时间,他描述:「自己以前住的地方附座离街市好远,上下要走斜路,有一天陪妈妈走回家,到楼下她突然说忘记买葱,让我倒回去买,一来一回也要半个小时。我说我赶着去打球,她就一巴掌扇过来。 」
除了刘德华,梁家辉、黎耀祥、谭咏麟、郭富城、容祖儿等众多明星都是从小在生活屋邨,长大后走到荧屏前成为万人迷的。
对比当下高楼大厦间渐渐淡漠的人际关系,曾经屋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生活情境仍令一代老港人回味,所以香港的电影、电视人才会拍出《老港正传》、《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我爱HK开心万岁》等有浓浓人情味的「屋邨故事」。
极具「包豪斯功能主义」的建筑风格是屋邨的另一大特色,建筑结构多元,例如第一代的双塔式大厦、第二代的工字型大厦,Y 型,第三代的和谐式大厦、新十字型大厦。
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旧屋邨的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01
组合型大厦:彩虹邨
2016 Sony 世界摄影比赛香港区冠军获奖作品的
拍摄主题就是彩虹邨
彩虹邨,是香港最早期兴建的公共屋邨之一,由老牌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彩虹邨以十栋高低不同的 L 及 T 型大厦组合而成,体量简洁方正,建筑语言明快清晰。
外墙上分别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充满活力的色彩与整齐有序的建筑空间相映成趣,独特的外观设计还获得过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
地址:九龙黄大仙彩虹邨
02
E字型大厦:怪兽大楼
海山楼位于鲗鱼涌,连同海景楼、福昌楼、益昌大厦及益发大厦统称为「怪兽大厦」,五栋大厦刚好拼成一个巨型的 E 字,稠密的高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宏伟的外观和强烈的密集感,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 4 》的取景地。
地址:鲗鱼涌英皇道1010 - 1056号
03
圆环式大厦:励德邨
励德邨是全港唯一一座圆环式屋邨,与虎豹别墅为邻,由励洁楼、德全楼、邨荣楼,两栋双圆环建筑和一栋长方形建筑组成。每座 27 层,每层 17 户,户型空间呈扇形,单个面积不到 30 平米。
从底层抬头仰望,整个建筑纵向层层叠叠,横向循环反复,仿佛不断循环的盗梦空间,眩晕感油然而生!
励德邨建筑外部
励德邨建筑平面图
励德邨楼梯
励德邨瞭望维多利亚海港
如今,仍有超过 7000 名居民生活在此,但是励德邨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级屋邨,因为从这里可以欣赏到香港人买楼所追求的「无敌海景」。
地址:铜锣湾大坑励德邨道
04
新长型大厦:南山邨
建于 1975 年的南山邨,采用「新长型」来设计建造,视觉十分开阔,密密麻麻的房屋,走廊和栏杆所形成的笔直线条,呈现出整齐划一的秩序感。
尽管外墙翻新被刷成了粉绿、新绿、墨绿三种不同颜色,但南山邨依然保留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地址:位于石硖尾和又一村之间
05
H字型大厦:美荷楼
美荷楼,全称石硖尾邨美荷楼,是香港仅存的 H 字型大厦,2007年,旧楼被拆除 41 号美荷楼作为历史文物建筑被保留,并改建成生活馆和青年旅舍。
透过美荷楼生活馆怀旧的收藏及展览,可以了解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屋邨居民的生活百态、居住环境及社会文化。馆内饱含年代感的老物件并不是道具,那些架床、斗柜、椅子等,都来自真实的屋邨居民家,对昔日生活场景的重现可以让你亲身体验草根阶层的生活艰辛。
地址:地铁石硖尾站 B2 出口。
香港的俚语里将钢筋水泥称作「石屎」,于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被称作「石屎森林」,全球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排行榜,香港以 316 座稳居第一,这固然是城市兴盛繁华的一面。
但高楼之下,人形如蚁过,万窗像蜂巢的尾邨才是香港最具特色的文化标签。
还记得老喜剧片《富贵逼人》里骠叔一家人的故事吗?他们住在屋邨,经济拮据但富有朝气,从未因生活困顿而气馁。当沈殿霞饰演的骠婶意外中了彩票大奖,一系列关于买房、移民、投资的问题展开,从决定搬离屋邨到留恋屋邨,再后来钱财被劫,一贫如洗的一家人最终还是回归了温馨的屋邨。
其中几经起起落落,以骠叔一家人为代表的屋邨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俭朴匮乏的环境内,人们仍然努力的工作,年轻人也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寻找自己的梦想,所以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明星从屋邨走出,闪耀荧屏。
罗文曾唱:
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
身居屋邨,生活在狮子山下的人继续前进,奋斗就有明天,这就是最直白的「狮子山精神」。
最后,在《富贵逼人》电影里地球君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场景。比如:
早上洗漱,一家人会争抢洗手间,姐姐和妹妹会因为一把梳子的使用问题大吵起来。
房子太小,骠叔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遭到骠婶的投诉!干嘛那么大声?
骠叔爱家,顾家,反对铺张浪费,但在邻居有求于他时还是会慷慨的借钱。
街坊在走道上打麻将,三姑六婆最爱背后议论人,上一秒还在夸骠叔一家人穿着气派,下一秒就揶揄骠婶可以参选健美小姐!
《富贵逼人》是典型的香港的市民电影,它来源于生活,描写市井民生,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发现熟悉的场景,这些画面亲切的就像我们童年居住过的筒子楼或大杂院。
电影所留住的不止影像,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感情,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即使房屋建筑消失,回忆也还在。
关于儿时的集体生活你还记得吗?
彩蛋:沈殿霞扮演神奇女侠
缅怀一下驾鹤西去骠婶,沈殿霞真的是一位优秀的喜剧演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