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叫孙光宪的人,他写了一本书,叫《北梦琐言》。这本书是本野史,记载了唐代的故事。这野史是区别于正史来说的,并不完全的道听途说。况且孙光宪这个人,他出生在唐朝(901年生,907年唐朝灭亡),死于宋朝(死于968年,960年宋朝建立),当过纪检委的一把手(御史中丞)和军区副司令(荆棘南节度副使)等职务,阅历自然丰富。这本书里是由一段一段的小故事集结而成的,可以说是唐朝的故事集合。如今,笔者挑出来一些,看看那些唐朝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鲜为人知的一面。
1.唐宣宗是一个文雅之人,总是跟值班的学士议论前代兴亡。他还留心那些有才能的举人,曾经在大殿的柱子上题写“乡贡进士李某”。碰到官员外调,他都要写一首诗送给他。
2.唐僖宗特别喜欢蹴鞠和斗鸡,还认为自己很擅长步打球(唐朝一种流行的用杖击球的运动),他对杂耍艺人石野猪说:“要是凭步打参加科举考试,我能拿一个状元。”石野猪说:“如果碰上尧舜禹汤做礼部侍郎(主管考试),陛下不免落第。”僖宗一笑而过。
3.李德裕幼年聪慧,唐宪宗很欣赏他,把他放在腿上 。李德裕的爸爸吉甫总是在同事面前夸自己儿子聪明。将军元衡见到李德裕,问他:“你在家都喜欢看什么书啊?”,想要知道他的志向。李德裕没有回答。第二天元衡对吉甫说了这件事,开玩笑说:“你儿子傻的不轻啊。”吉甫回到家责备儿子,李德裕说:“将军身为辅佐皇帝的人,不问国家治理和阴阳之事,却问看什么书。书是学校和礼部管的事。他问的不对,所以不回答他。”吉甫告诉了元衡,元衡很惭愧,李德裕名声大振。
4.唐宣宗时,日本国的王子前来朝贡。王子擅长围棋。皇帝命令待诏(以一技之长的人侍奉宫廷的人,这里算是国家队队员)顾师言跟他下棋。王子输了,对礼宾说:“这是国内排行第几的人?”,礼宾回答到:“只是国内排行第三的选手。”王子想见第一,礼宾说:“赢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赢了第二才能见第一。”王子抚棋叹曰:“小国的第一还比不上大国的第三啊。”——一千多年后,中国的乒乓球让日本的选手想起了从前的噩梦……
5蜀地简州刺史安重霸贪得无厌,属地内有一个贩油的富商姓邓,会下棋,身材高大。安重霸把他叫过来跟他下棋,只让他站着下棋,每下一个子就让他退到房间西北角,等自己算好怎么走再让他过来。这样一整天都下不了几十个子。邓生又累又渴,实在是受不了了。第二天又把他叫过去,有人嘲讽邓生:“这个官喜欢钱,本意不是找你下棋,为什么不孝敬他点,好图得自己清净呢?”邓生听从了他的意见,用十铤金子获得赦免。
6.学士刘三复说自己能记得三世的事情,说自己曾经是匹马。他见到马伤了蹄子就心痛,乘马过那些崎岖不平之地时就要放松缰绳,路上有石头就要把它们搬开。
7.唐文宗对魏谟(魏征五世孙)说:“你家里有什么以往的奏疏、诏令?”魏谟回答说:“以往多已失落,仅有簪笔、笏板尚存。”文宗让他进献入宫。郑覃说:“怀念在人不在笏。”文宗说:“郑覃不理解我的心意,献笏,这就是《诗·甘棠》所表达的怀念德政之义,不仅仅是笏本身而已。”(《甘棠》是以梨棠起兴怀念召伯之作)
8.宰相毕諴当年不得志,就去拜见一个权贵,希望能给他改字,交上官运。这个权贵看不起这个盐商的儿子。就把他的字改成“相国”,毕諴欣然接受。后来登第,榜上就是用这个名字。之前给他改字的权贵后悔莫及。
9.宰相文昌年少时家贫,经常吃不起饭,每每听到曾口寺斋钟响的时候就去蹭和尚的饭吃,蹭得和尚都烦他。于是改在斋后敲钟,让他蹭不上饭。文昌富贵后用金莲花盆洗脚,徐相商写信规劝他,文昌回道:“人生几何,就是要满足平生的不如意。”
10.路侍中严长的非常俊美。管理成都时,把事情都交给孔目吏边咸处理,自己每天带着妓乐在江津摆宴席。当时的人对他的崇拜,就连潘岳、卫玠都比不上。严擅长裹巾,蜀人纷纷模仿,严就剪掉纱巾的一个角来显示与众不同。坊间有仔细穿戴打扮的,人们见到都嘲讽:“你怎么不是路侍中呢?”严曾经经过卖猪的地方,看见猪贩子对屠户说:“这猪模样端正,连路侍中都比不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