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党我军军校发展史上永远不能忘记一的一个人,是唯一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早期职业革命军人,是中共早期创建人民军队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也是布依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级别最高的牺牲将领。牺牲时年仅25岁,可直到80多年后的2011年,其身份几经曲折才被鉴定清楚,国家民政部门追认为烈士,遂被天下人所熟知。
他叫蒙九龄,1903年出生于贵州荔波县的一个布依族山寨,从小天资聪颖,勤奋读书,在当地念完初中以后,1922年随唐继尧的滇军到广州参加平叛,成了自愿随滇军前往广州的一位知识青年。曾亲自督师参加平定陈炯明、沈鸿英叛乱的广州保卫战,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第四军中叶挺部担任连长,随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8月1日,担任第11军25师73团3营营长,在叶挺的领导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9月18日,起义军由闽入粤,占领了大埔县三河坝,蒙九龄所在的第11军第25师与朱德率领的第9军留守三河坝,自此,蒙九龄被编入朱德部,此后一直跟随朱德和陈毅转战湘、赣、粤诸省,在历次战争中因作战勇敢,精于指挥,朱德多次称赞他为“善打阻击”的少数民族红军将领。
1927年12月朱德率部前往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半路接到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于是部队不得不在韶关犁铺头停下来休整。在此期间,朱德将在原南昌军官教育团基础上成立的“特务大队”改为教导大队,并将具有军校经验和实战经验的黄埔一期生李奇中和三期生蒙九龄委任为正副队长。
这个教导大队是学校性质编制,主要负责在新的斗争形势下培训基层干部,为红军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由朱德亲自把一些军事思想向蒙九龄等干部传授,再由其整理编写成简易教册,使朱德新的军事思想和新的战术得到层层推广,使部队军事技术水平大为提高。这部简易教材,是工农红军游击战法的雏形,教材中的一些战术,后来发展成为工农红军战术套路,如游击战中“敌进我退”16字口诀,就是借鉴自教材中的“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瘦敌我围歼,常遣精兵骚扰敌”。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军一起,在湘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担任教导大队副队长和第7师3团团长的蒙九龄率部战斗在郴州、宜章、永兴、资兴等地,攻占县城,扫除顽敌,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928年4月8日,为了掩护起义大部队安全转移上井冈山,陈毅命令蒙九龄率领3团官兵担任后卫全力阻击追兵。蒙九龄领导3团所有官兵和带着新婚妻子并肩作战与资兴一带。面对人数众多、武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他们毫不畏惧退缩,以大刀、长矛和锄头等简陋武器,与敌人在资兴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
战斗一直从资兴城内直打到城外老虎山上,敌人蜂拥而来,蒙九龄率领着3团与敌人恶战,红3团的几百号人伤亡殆尽,蒙九龄夫妻至死不退,与敌殊死搏斗,双双阵亡。时蒙九龄年仅25岁,他们以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代价,为大部队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蒙九龄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不但是目前能够确认的“湘南起义”队伍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将领,也是布依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级别最高的牺牲将领。
因为蒙九龄所率领的红军7师3团在资兴老城阻击敌人中,战斗异常惨烈,死伤甚众,很多将士连姓名都未留下,而有关蒙九龄的革命事迹资料太少,直到2011年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夜郎君
<the end>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贵州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zhengshi(长按可以复制),这里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哦!你也可以点击下方“订阅”关注夜郎君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