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数码讯 10月13日晚,vivo在上海举行X300系列新品发布会,会上vivo也带来了下半年旗舰产品X300系列。
![]()
会后网易数码也有幸与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就新品策略、行业竞争与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整体的访谈过程以及所输出的内容,不仅是对X300系列的深度解读,更是洞察vivo在当下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红海”格局中战略思考的一扇窗口。
当前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华小v”(华为、小米、vivo)的格局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当这个词被抛向黄韬时,他流露出的并非骄傲,而是清醒。“内心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是有些忐忑。”他坦言,“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每往上走一点点都非常艰难,但是想往下掉是很容易的,所以我们还是战战兢兢。”
这种战战兢兢,源于对市场现实的清晰认知。谈及销售火爆的iPhone 17系列,黄韬首先肯定了其产品力,特别是标准版销量相比上一代有2-3倍的增长,并承认这导致部分安卓换机用户回流苹果。然而,他话锋一转,展现出对自家产品的绝对信心:“今天发布的这两款Pro产品,对标iPhone 17 Pro不能说全面领先,但应该是各有优势,很多方面我们也不比他们差,价格可能只有他的一半。”在他看来,产品力是信心的根基,但品牌接受度的提升仍需一点一滴积累,急不来。
那么,vivo高端的核心竞争优势何在?黄韬的答案非常聚焦:影像。“为什么高端市场需要vivo?肯定是我们的vivo在高端市场能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价值,我相信最突出的价值是影像。”他强调了vivo的坚定投入:自研影像芯片、自研核心算法、与蔡司的独家合作,以及与三星、索尼等行业龙头的深度技术共研。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在高端市场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而赢得立足之地。
X300系列的产品定义体现了vivo清晰的差异化思路。对于X300 Pro主摄为何未采用与X200 Ultra相同的35毫米焦段,黄韬解释这是源于产品定位的根本差异。“Ultra是‘能打电话的相机’,影像配置上非常大胆。而Pro要做影像最好的手机,则需要平衡手感、重量和日常便携使用。”同样,为何为相对入门的标准版配备专业的增距镜?答案是基于用户定位。“这次两款产品影像都很强,最大差异是尺寸。有很多用户想要小尺寸,也在乎特别好的影像,也有看演唱会的需求。”
这种用户导向的思维也体现在对热门产品形态的冷静判断上。对于是否会推出类似iPhone Air的超薄产品,黄韬透露团队一年前曾深入探讨甚至做过手板,但最终选择放弃。“因为我们觉得类似Air的产品形态,可能很难让用户有一个非常好的完整体验,特别是影像,所以我们还是坚定把它舍弃掉了。”
最引人深思的取舍在于电池容量。X300系列的电池容量是同期新品中较小的,但vivo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其出色的续航数据。黄韬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像过去在饥荒年代米饭非常珍贵,但现在大家需要的是肉、菜、蛋、奶。在旗舰手机寸土尺金的空间里,我们要提供最高价值的东西。”他指出,当前用户对续航的满意度已非常高,而与完美的体验差距更大的影像和手感才是需要“猛加料”的地方。韩伯啸补充道,公司对品质的要求极高,这也是考量因素之一,但“我们认为品质更重要”。
在技术路线上,vivo采取了自研与开放合作并行的策略。与联发科在影像上的深度合作是否会影响自研ISP?黄韬明确表示这是两条路一起发力。“我们跟联发科之间的关系大家看到了,非常深入合作。我们不会为了保持自研的竞争力,就不去推动他做一些他可以做到的事情。”他透露,新一代的自研芯片方案已筹备近两年,快将落地,目标是打造“独立的独家价值”。vivo的原则是,能与平台赋能的一定不吝啬,平台满足不了的则由自己来做。
对于未来,vivo的视野超越了手机本身。黄韬确认,未来一定会推出独立于手机之外的拍摄装备。“当前我们是想做移动影像最好的产品,移动影像不仅仅限于手机。”他透露,像眼镜、Vlog相机等设备都在筹划中。核心逻辑是围绕用户场景,“如果评估一个需求是长期存在、很广泛、用户很需要,我们就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
在用户服务与全球市场方面,vivo也展现出新的姿态。对于老用户觉得被“背刺”的问题,黄韬表示在全力以赴冲击高端的同时,会投入更多资源让前两代产品也能升级新功能。海外策略上,在稳固南亚、东南亚优势市场的同时,将“全力以赴在发达市场推我们的X系列”,因为X系列最能代表vivo的品牌精神和技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