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9日报道
在零跑 Lafa5 的预售发布会现场,主视角中的主色调第一次从品牌惯用的绿色,换成了动感、活泼的黄色,这也是和Lafa5 的主打色“电掣黄”相对应。
色彩的变化本身并不会改变产品,但它透露了一种意图:零跑想让外界看到自己更多的面向。
过去几年,零跑的叙事是清晰而简洁的——全域自研、功能完备、定价克制,用“好而不贵”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站住脚。
10月,零跑销量断层式领先“新势力”,在新能源排在零跑前面的只剩比亚迪、吉利银河、上汽五菱等大厂。这也是零跑8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
然而,当“极致性价比”成为零跑最深入人心的品牌印记时,消费者很难再相信这个品牌能够提供具备真正豪华质感和个性化的产品。这种用户认知的固化,将品牌无形中禁锢在了“追随者”与“平价替代者”的位置上。
即便销量数字亮眼,但这顶帽子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发展空间和溢价能力。若无法打破这层心智壁垒,零跑的增长天花板将清晰可见,其向更高价位段突破的尝试将面临巨大阻力。
因此,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市场追随,零跑试图通过Lafa5与D19两款车型,开启品牌从产品定义到市场定位的破局与立新,展现出更为鲜明的“自我”表达。
![]()
正如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在发布会后的专访上所说:“在完成A、B、C、D为代表的基础车型布局后,再加上零跑的体量也上了一个台阶,我们认为有余力和有必要,去满足用户的一些个性化需求。”Lafa5就是零跑在探索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和普惠之间抉择阈值时的开拓者(参数丨图片)。
这不仅仅是产品力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品牌价值认同的攻坚战。
“现在的用户不再只是买一台车来代步,而是买一台车来取悦自己。”曹力说道,这也是Lafa5设计的起点。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好玩常常与“机械质感”划等号:动力响应、声浪刺激、悬架支撑。但到了智能电动车时代,这些物理刺激不再稀缺,反而成了“基本盘”。真正的“好玩”,变成了一个更复合的概念,它和车辆的感知能力、互动界面、情绪氛围乃至用户参与度密切相关。Lafa5,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台试图“重新定义小车乐趣”的智能产品。
“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一台不无聊的车。”曹力坦言。
从Lafa这个命名本身,已经能读出零跑对这款车目标人群的精细想象——Lifestyle(生活方式)、Attitude(个性态度)、Freedom(自由掌控)与Art(潮流审美),几乎拼出了一个典型95后城市青年的轮廓。
他们注重生活品质,也热衷分享,对这类用户来说,车早已不是从A点到B点的工具,更像是一种移动的情绪场。
Lafa5显然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产品——不仅功能对味,设计语言也更愿意表达自己。宽体低趴的造型、无边框车门、纯平侧窗、19英寸运动轮毂,已经让这台小车在静态状态下就带着种“可以驾驭,也可以被欣赏”的气场。细节方面,车窗饰条、侧裙、后视镜等位置都用了高亮黑钢琴烤漆,视觉质感更连贯;B柱部分甚至用了与特斯拉同源的玻璃饰板,让无边框车门的整体性进一步提升。
内饰上,全车配有256色“时光引擎”氛围灯、哑光枪灰镀铬饰件、悬浮式廊桥中央扶手,配合近乎全覆盖的软质包覆材料,整体座舱氛围已经和以往零跑车型拉开了明显档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百变副驾”的概念——副驾驶台前设置了6个魔术拓展坞与1个凹槽,用户可以通过折叠桌板、手机支架、储物盒等30多款模块化配件,自由组合出适合不同生活场景的“副驾形态”。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是在安全无虞的基础上实现的,可靠性和气囊安全均已通过测试。
不仅如此,零跑还为Lafa5准备了一笔500万元的潮改基金。曹力解释:“我们希望用户可以自己玩起来,不管是贴膜、涂鸦、改避震,甚至官方都愿意出配件。”
在零跑看来,真正的“好玩”不是厂商灌给用户的,而是“用户能参与、能共创”的。这种玩法也在悄悄让Lafa5成为“平台型小车”——它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个可不断延展的乐趣容器。
当然,好玩的维度也不能只停留在外观或调性。
在产品定义阶段,Lafa5就把“智能化体验”视为核心维度。“我们不应该只看百公里加速。”曹力强调,电车加速“已经很廉价了”,现在更重要的是“语音交互够不够流畅?座舱智能是不是能听懂人话?空间是不是好用?”他特别提到:“好玩的车,不只是跑得快,也得是聪明的车。”从这个角度来看,Lafa5是一次对“新时代小钢炮”理念的拓展。
比如,Lafa5的AI语音助手同时接入DeepSeek与通义千问双大模型,支持多轮对话、方言识别、声纹识别、离线控制等功能,并可联动“零动空间”实现一句话创建场景。零跑还专门推出了“零跑灵动贴”这一蓝牙物理按钮+旋钮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它自定义常用功能,实现一键切歌、开启除雾、启动情景模式等操作,极大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与个性化。
更重要的是,零跑并没有把Lafa5当成一次“打爆市场”的豪赌。
对于Lafa5 开发初衷的问题,曹力做了非常严肃的强调,“Lafa5 并不是一款为了开拓欧洲市场而开发的车型,或者说零跑现阶段,基于我们的现实情况和欧洲市场的份额,不可能为海外市场去定制任何车型。”
![]()
而且曹力还补充,虽说 Lafa5 是全球车型,明年会在全球上市,但销量的大头还是在国内。
因此,Lafa5 本质上还是一款为中国消费者开发的产品,优先考虑的是本土消费者的需求。
从三电架构到智能座舱,再到底盘与热管理系统,零跑依然坚持“全域自研”的底色——但它愿意向外部学习,不用假装“全能”,而是更务实地去构建适配全球市场的产品体系。
“其实,斯特兰蒂斯的合作团队在底盘调校上给我们很大支持。”这是曹力群访中不那么被注意但很重要的一句话。
对于一台强调操控的小车而言,底盘的精细度,几乎决定了驾驶质感的上限。而零跑显然也意识到,在全球用户的期待下,仅靠本土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补强。
于是你会看到,它一方面强调平台化、标准化,追求BOM成本的极致控制;另一方面又愿意开放合作,把欧洲百年造车经验的细腻度,融进自己架构下的新车中。
Lafa5的底盘由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底盘团队联合调校,二者联合构建了一套覆盖欧洲与中国的全球性路谱数据库——其中不仅有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山路,也有意大利高速工况和中国典型城市路况。最终调校成果,不是追求极限性能,而是在“高速状态下的欧式精准”和“城市通勤中的中式柔顺”之间找到了一个细腻的平衡。
Lafa5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前后配有防倾杆,弹簧刚度提升18%、减振器阻尼提升约15%,整体支撑性和稳定性比过往零跑车型更扎实,也更有信心。5.17米的转弯半径配合50:50的前后轴荷比,再加上前窄后宽的轮胎布局和34,500 N·m/deg的高扭转刚度车身,让这台车即便在激烈驾驶中也能维持车身动态的可控性与紧致感。
在动力部分,Lafa5搭载的是160kW的后置后驱七合一高性能电驱系统,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6.4秒,性能表现直接对标传统燃油车的小钢炮定位。但真正让它“好开”的,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背后那套更先进的驱动逻辑:通过全球首创的VCU(整车控制器)与MCU(电机控制器)芯片级融合技术,零跑将整套响应时间从10ms压缩到了2ms,让加速响应更跟手、动力释放更顺畅。
同时,这台车也在用户参与感上下了功夫。它提供弹射起步模式、可自定义的声浪模拟系统,以及多种驾驶风格选择,满足不同驾驶者的感官偏好。这些功能虽然听起来更偏“性能车范儿”,但零跑依然坚持它们必须落地为真实可用、易上手的体验,而不是“展示功能”。
从底盘调校到动力系统,Lafa5身上的每一项技术细节,其实都折射出零跑在技术体系上的“双路径”:既要坚持全域自研,也愿意在关键节点上拥抱外部合作。这种组合模式,恰恰是零跑试图兼顾可控开发节奏与用户真实体验的一种务实打法。
此外,Lafa5 还将提供“Ultra”版本, 暂定于 2026 年第二季度上市。Lafa5 Ultra 将配上更偏向高性能、运动化的调校,也有着更张扬的外观设计。这样的产品组合,相信会令人联想到大众的高尔夫,和高尔夫 GTI。
![]()
零跑过去数年专注于研发家用向的产品(“ABCD”系列车型),突然推出个性化产品线,必然会带来不少疑问。
因此,零跑的管理层也在努力澄清一件事:Lafa5虽然是零跑迄今为止最具个性化气质的产品,但它的内核从未偏离零跑最根本的逻辑——全域自研、平台支撑、工程师造车思维,外加一以贯之的“好而不贵”产品定价方法论。它和ABCD四大主力平台的前辈们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切入角度更生活化、更年轻化了一点。
正如周颖所说,Lafa5不是零跑在风格化道路上的第一次越界尝试,而是一次“自我验证”。
验证什么?验证零跑构建多年的平台能力、成本控制体系和技术架构,是否真的足够强大,能够支撑他们去做一台完全不同表达方式的车;验证“零跑模式”是否只是恰逢其时的路径红利,还是可以跨越车型、风格甚至市场人群,在更广泛的语境下继续成立。
曹力回应Lafa后续车型的开发计划,他坦承,目前Lafa系列只有一款车,是否能延续、拓展,还要看市场的反馈。对于市场反馈,他还是抱有信心的,直言Lafa5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他还预测,随着ABCD四大平台加上Lafa系列的共同演进,零跑有机会支撑起“年销两三百万”的体系规模,只不过这意味着每一台车都要跑出极高的单车效率,“这是很大的挑战”。
这也是Lafa5的某种真实处境:它生于技术体系,却不满足于体系标签;它长在主流价位段,却试图突破产品表达的天花板;它没有躲进小众,也没急着去“爆红”。
Lafa5会不会成为全球爆款,还没有答案。但它已经成为零跑对自己体系能力发出的一次反问。
如果这个问题能被市场温柔地接住,那零跑,也许真的能“还是那个零跑”,但“也不只是那个零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