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8月9日报道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讨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背后黑手主要有机械外力、电化学诱因(不当充电)、电池过热三种。
人如果发烧了,会引起身体各种不适,作为有活性的锂离子电池,“过热”对于它来说同样有着不小的隐患,实际上对于“电池过热”的控制一直是车企和电池厂商主要的努力方向之一,今天我们试着聊一聊与“电池过热”相关的几项因素。
■ 不同正极材料的电池对“热”敏感度不同
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相对主流和知名度较高的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两个类型,分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其中NCM体系中大量使用的是NCM523和NCM811两种,这三种电池各有优缺点,在应对“电池过热”环节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从早期的LFP(磷酸铁锂),到三元材料NCM111、NCM523、NCM622,再到现在的NCM811,电池正极材料的释氧温度正在逐步降低,相对来说NCM811更容易因过热产生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温控、新材料等方向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 “热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电池过热很危险
纯电动汽车的应用环境多变,面对-25摄氏度的低温和40摄氏度甚至更高的高温,电池特性会大幅变化,如果电池组件的热设计不合理会让电池处在危险的边缘。
低温下预热,温度高散热,电池管理系统就好像父母精心照管孩子一样,冷了穿、热了减,这样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在孩子发烧的时候不好好治疗,后果会比较严重。
■ 外部短路或其他因素引起“电池过热”
锂离子电池在各种因素的短路情况下最危险,碰撞事故、高压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外部短路,短路后电池会有一定几率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进而损坏电池结构造成自燃和爆炸。
除此以外,车辆低压线路的自燃如果比较靠近电池组,也会在外部产生额外热量,造成电池过热,比如违法的改装电路、电池周围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引起低压线路自燃。
本期EV Daily就此告一段落,下期我们聊聊引发电池自燃的另一个背后黑手,以不当快充为主、内短路为主的电诱因的相关内容。
EV Daily小科普第一期回顾:为啥电池有效成分是"锂"?只因它带货能力超强
EV Daily小科普第二期回顾:锂电池着火为何如此剧烈?因为一撩就失控!
如想进一步了解新能源车型,也可以进入网易汽车新能源全国交流群,网易小编随时在群里发布第一手信息,24小时恭候大家。入群可以添加官方客服:魔头女司机的微信号(autolive20),发送关键词“新能源”给她,就能进入群聊啦!加入方式请点击<<<
热门车型推荐
RAV4荣放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17.58~25.98万
- 级别: SUV
- 上市时间:2009年4月10日
- 在产车型:10款
- 排量(L):2.0~2.5 CVT
- 油耗(L):4.7~6.4(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