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振兴发展”。国家所需,人保所向。中国人保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以“贴地而行”的服务,将保障的触角延伸至西藏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书写着守护边疆平安与繁荣的答卷。
2025年,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充分展现金融保险在贯彻落实关于西藏工作“稳定、发展、生态、强边”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的生动实践,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扎根边境 护航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媒体走基层”活动。来自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银行保险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等近20家中央及主流财经媒体、自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当雄、定日、江孜、山南、阿里等地,以脚步丈量雪域高原的发展脉动,用笔触记录金融保险服务的温度与厚度。
![]()
西藏地广人稀,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偏远地区群众曾长期面临“看病远、报销难”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人保充分发挥服务网络广、专业能力强的优势,构建了从自治区到基层乡镇的四级服务网络,在全区设立服务网点70余个,配备专业服务团队200余人,真正把医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看病堵点。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率先在全区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单制”即时结算。如今,参保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出院时即可一次性完成所有报销流程,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向更多群众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风险保障,中国人保将共担共济的理念引入西藏基层医疗保障体系。2022年,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在墨竹工卡县落地了全区首单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保险,初步构建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互助保险”四重服务保障体系。该项目填补了西藏医疗互助类保险的空白,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截至目前,已累计为4997名患者赔付医疗互助保险资金1424余万元,帮助数千家庭避免了因自付医疗费用陷入困境。
![]()
▲人保墨竹工卡县工作人员为村民讲解互助保险
保险服务对民生的托举不仅体现在医疗领域,也延伸至居民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江孜县,“人保红色驿站”已成为社区居民熟知的公共服务站点,这里集金融咨询、风险宣传、反诈教育和便民服务为一体,以创新实践打造出惠民服务的“江孜样板”。人保财险江孜支公司还联合县公安局,设立全区首家县级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实现县域机动车注册、检验、过户、投保“全流程一站式办理”,累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
![]()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依托。中国人保以“保险+产业”融合,为高原经济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藏语意为“天选牧场”的当雄县,牦牛养殖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自然灾害或疫病一旦发生,将对农牧民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聚焦当地针对牦牛等核心养殖品种,牦牛养殖产业的痛点,人保财险当雄营销服务部全面落实政策性养殖保险政策,配备专职农险协保员,主动对接农牧户,为30.45万头牛佩戴电子耳标并完成信息采集,形成“戴标承保、见标理赔”的闭环管理流程,有效化解群众生产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国人保积极响应当地产业发展新方向,以“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同步覆盖部分区域的农田作物与牧民住房,为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
![]()
▲人保当雄县工作人员用藏语为农牧民讲解政策性农业养殖保险
在高危行业领域,保险更是企业稳健运营的重要支撑。以自治区内唯一一家全链条爆破企业——西藏高争民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国人保多年来持续为其参与大型工程、高危作业人员及运输车辆提供风险保障,并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事故预防服务,协助企业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风险,护航企业安全发展。
“保险+产业”的乘数效应也在乡村集体经济中显现。在日喀则岗西村,中国人保驻村工作队通过捐赠饲料期货保险等方式,为当地的噶荣喜马拉雅种草专业合作社提供坚实风险保障。2021至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2.5万元跃升至90万元,村民年均分红稳步提高。
![]()
今年年初,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中国人保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和理赔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发生后30分钟内,人保财险日喀则分公司即完成首笔5万元赔付;10天内,定日县全县民生类险种赔付全部结案,共支付赔款1.68亿元。
在安置重建阶段,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应急救灾队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此外,公司为受灾地区22个乡安置点投保公众责任险,并向日喀则市政府捐赠雇主责任险,累计提供1.9亿元风险保障,解除安置点群众和救灾人员的后顾之忧;针对重建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对接参与重建的项目单位,承保施工人员意外险、车险、财产险等,为重建项目保驾护航。
![]()
▲人保定日县负责人吴坚开展灾后查勘定损工作
![]()
▲2025年9月28日,中国人保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西村驻村工作队协同群众挨家挨户开展灾后重建房屋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从应急响应到灾后恢复,中国人保将金融为民的“温度”融入服务细节,在关键时刻守住了安全底线,也为群众重建家园注入了坚实力量。
![]()
边民富则边境固,边疆稳则国家安。在边境一线,金融保险的意义尤为深远。
西藏阿里日土县是我国西南边境的重要屏障。在这里,护边员常年在极端环境中履职,面临高原反应引发的头痛与肺水肿、巡逻中的摔伤冻伤、野生动物侵袭等多重风险。为解决护边人员“担心受伤拖累家庭、治病负担重”的实际困难,中国人保深入参与当地政府调研,紧扣护边工作场景痛点,专属设计“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双重保障产品,累计承担风险保障75亿元,为超万人次边境巡防人员提供坚实风险托底。
![]()
▲阿里地区日土县护边员开展日常巡逻工作场景
此外,中国人保还将保障延伸至边境特色产业。在日土县热角村,凭借独特的高寒生态环境,当地培育出被誉为“纤维宝石”的白绒山羊,其羊绒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然而,作为特色“软黄金”产业,白绒山羊养殖也面临政策性养殖险“保额偏低、保障不足”的问题。为此,人保财险阿里分公司推出“白绒山羊商业性养殖保险”补充方案,将普通养殖户的单只白绒山羊保额提高500元,有效减轻养殖户的经济负担。同时,通过防灾减灾前置服务、构建快赔通道等举措,全力支持日土县白绒山羊产业发展,让牧民吃下“定心丸”。
![]()
金融工具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中国人保不断丰富西藏乡村振兴保险供给,从推广“乡村振兴保”“乡村集体企业综合保险”“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财产保险”等专属产品,到开展政策性农牧民住房和大棚保险,累计提供150亿元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保险保障,持续为西藏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
▲西藏分公司为德吉村2组搭建牲畜饮水管道竣工实景
与此同时,中国人保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参与西藏自治区驻村工作。自2011年自治区启动“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以来,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累计派出14批、8个驻村工作队、400余人投身驻村工作,充分履行国有金融央企责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雪域高原深处,中国人保驻村工作队员走遍田间地头,协助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形成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在乡村致富路上,他们化身“招商员”“推销员”,全力做强产业、拓宽销路,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2022年至今,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累计出资60余万元,用于水源点及供水设备维护、服务活动场所改造、农机设备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还通过投资入股型、固定资产出租型等多种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错那市德吉村、年扎村、罗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相关增收指标稳步提升,让群众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
![]()
![]()
这不仅是一次调研采访,更是一场近距离感知金融责任与担当的生动实践。6天行程中,采访团成员克服严重高原反应,翻越海拔4500米的山口,历经数千公里跋涉。路途越艰险,越能体会“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这八个字的分量。
![]()
▲中国人保西藏山南市觉拉镇德吉村3组驻村干部帮助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群众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乡村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历经60载砥砺前行,雪域高原的蓬勃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从民生服务到乡村振兴,从风险兜底到产业赋能,从灾后重建到强边固防,中国人保的金融服务已深度融入雪域高原的发展脉络。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人保将继续扎根雪域、服务高原,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持续贡献保险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