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盛夏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即将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奥运会,举国上下,街头巷尾,无不沉浸在一片欢腾与期待之中。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也时刻关注着奥运的消息。
然而,一个朴素而现实的难题却悄然浮现:家中竟无一台电视机,能让他们一家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尽管钱老年事已高,97岁的他,心中那份对国家的深情与对奥运的热忱,却丝毫未减。
不得已,他打电话告诉儿子:“永刚啊,咱们家,能不能支个电视机?贵不贵啊?”
钱永刚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揪了一下,他知道,电视机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早已不是奢侈品。
但父亲,这位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科学家,却从未享受过这份简单的快乐。
钱永刚
回到祖国,放弃荣华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和任教的时候,经济方面十分阔绰,他师从赫赫有名的冯·卡门,在美国享受着极其优厚的待遇。
彼时,他身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科学家,一手创建了如今众人皆知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年轻时,钱学森任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当时他月薪颇高,竟达5000美金之巨。
要知道那可是1940年代,那个年代的中国老百姓平均月薪还不到10美金。
但是,在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钱学森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优渥待遇,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
然而,当他决定回国为新中国效力时,美国政府却以他掌握大量机密技术为由,强行阻止他离开美国。
1950年,美国当局甚至以间谍罪名对他进行监禁,并对他施加严密的监控,试图以此阻挠他的回国计划。
在被非法拘禁的五年中,钱学森饱受压力,也饱受折磨。
他曾遭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被囚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历经 13 天惨无人道的折磨。
在此期间,他被置身于狭窄的单间中,严禁与任何人交流。
屋内灯光每三分钟亮起一次,致使钱学森体重骤减十余公斤,甚至一度丧失与人交流及言语的能力。
经过我国外交部尤其是周总理的多次交涉后,钱学森最终于1955年获释,并成功回到祖国。
·回国奋斗,生活简朴
回到祖国之后,钱学森立马开始着手了攻坚克难的工作,与此同时,为了给国家和人民节省开支,他本人和家人生活极其简朴。
他回国之后月工资仅300元,这般微薄,与在美国时相去甚远。
虽然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仍然算得上高收入,但是他和夫人蒋英却并没有抱怨过一句,反而处处节俭。
即便如此,他仍将近乎全部所得奖金捐出,全力助推科研和教育事业,如此无私,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他常说:“我姓钱,却不爱钱。”
钱学森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还主动呈交报告。
他深知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再三请求降低自身行政级别与工资水平。
钱学森和他的家人们十分崇尚节俭。
有一次,钱学森的家里来了客人,他的夫人准备了一套精美的瓷器招待,但钱学森却阻止了:
“不用这些贵重的东西,家常的餐具就很好。”
他不是因为舍不得用,而是不愿意助长家人的奢华风气。
还有一次,钱学森穿着一件破旧的西装出席重要的会议,同事劝他说:“钱老,你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应该换身像样点的衣服。”
但钱学森却笑了,说:“衣服旧了不影响保暖,再穿几年也行。”
钱学森的工作极其重要,不仅仅他知道,他的家人们,妻子蒋英和儿子钱永刚,他们都知道。
钱学森的忙碌与奔波,成为了家庭的底色。
虎父无犬子,钱永刚作为钱学森的儿子,对我国的科研和技术工程也有着深远的贡献。
他对父亲一直有着深深的敬仰与尊敬,但也同样充满了遗憾和自责。
从小到大,钱永刚就目睹了父亲为了国家和科研,几乎牺牲了所有的私人时间。
钱永刚,钱学森的儿子,解放军总装备部里头响当当的高级工程师。
每天忙得脚跟打后脑勺,想多陪陪老爸都难。
他心里头就盼着啥时候能跟老爸坐下来,好好唠唠嗑,再吃上一口老妈亲手做的家常菜。
可每次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回家,老爸钱学森呢,总是满脑子工作,跟个陀螺似的转不停。
钱永刚进门,老爸也就抬头瞄一眼,立马又埋头到那些图纸、数据里去了。
父子俩想多说几句话,愣是找不着机会。
钱永刚心里头五味杂陈,他知道老爸是个工作狂,对国家的航天事业那是捧着一颗心在干。
可他也希望老爸能偶尔放下手头的活儿,一家人围坐一块儿,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但每次看到老爸那专注的眼神,钱永刚就知道,这事儿啊,还得再等等。
尽管如此,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和儿女们还是尽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也正是有他们的支持,钱学森才没有后顾之忧。
钱学森夫人蒋英
·晚年患病,两袖清风
八十年代时,钱学森某次体检,尿中被查出肿瘤细胞,全家惊慌。
幸经医院详查,乃膀胱癌,好在发现早。钱学森性格坚毅,果断手术切除肿瘤,终化险为夷。
但无论如何,一场外科手术对于一个六旬老人而言,并不是说着玩玩的。
他的妻子和儿女们都为他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希望他能够少些劳累,多些休息,但钱学森却总是笑着告诉他们:
“我的身体还撑得住,不用担心。”
散步中的钱学森和夫人
晚年的钱学森也曾因“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导致行动不便,多数时间需要坐在轮椅上。
此外他还罹患“腰椎楔形骨折”,使他不得不长时间卧床。
钱学森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地位或名望为自己谋求任何好处,即便在退休之后,依旧坚持工作,直到身体无法再支撑为止。
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钱学森对后辈的家教也很严格。
钱学森时常将《钱氏家训》取出,为孩子们诵读。
他以这种方式,传承着家族的智慧与精神。
其中的“利在一身者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更是让钱永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
“一个好的家风就像春风、春雨,你不觉得它在一件事上对你有多大影响,但随着时光流去,影响积累,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2008年,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一次与儿子的闲聊中,钱学森突然提到电视机的问题。
他轻声问道:“电视机贵不贵?”
钱永刚听后瞬间满心愧疚,他猛然惊觉,父亲的生活里似乎太缺少他的参与了,连日常的生活都没有好好了解到。
他赶忙说愿为父亲购置一台电视机,然而钱学森连连嘱咐:“倘若电视机价格高昂,咱就不买了,可用这些钱去扶助更多之人”。
而电视机买回来后不到一年,钱学森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人民科学家,怎能让人不动容?
·与世长辞,死而后已
钱学森的一生,注定是为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奉献的。
2009 年,钱学森溘然长逝。
此讯一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们的深切的悼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对于钱永刚而言,父亲的离世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与遗憾。
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奉献,到老才看上一眼电视的老人,离我们远去了。
而我们只能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奋斗,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