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曾经一年花费超9亿搞营销,如今却落得抛售闲置房产“大瘦身”,这个“滋补巨头”东阿阿胶也扛不住了吗?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打着“阿胶”的名号怎么干起房地产市场开发了?啥时候开始的?难道是房地产商品位独特喜欢“药味”的名字?
许多网友可能还云里雾里的,但如果有持续关注东阿阿胶的各位朋友们就能发现东阿阿胶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计划和节奏。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时间线还要拉回东阿阿胶发布出售部分房产的公告的那天,东阿阿胶计划出售6处评估总价约4584万元的房产。
这些房产包括13套住宅、12个车位使用权、3处写字楼内房间,官方表示这些均为公司过往年度形成的闲置资产。
可有些网友却对“闲置资产”的说法众说纷纭,甚至有小部分网友发表意见觉得:是不是东阿阿胶内部的资金链断裂了啊?要不然怎么会把闲置资产拿出来卖,那么大个企业有点闲置也不碍事吧?
对此东阿阿胶也出面解答过:“清理渠道库存”已经是大势所趋,轻装上阵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公司才会将这种想法实践在闲置的房地产身上,一步步落实“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口号。
可去年明明实现了47.15亿元的营收,今年一季度也完成14.53亿元的营收,为何还要抛售房产呢?
图源:东方财富网
可还是有许多关注东阿阿胶的网友们和行业人士,他们多少是明白为何要做出如此举动。
因为2018年前后,东阿阿胶每公斤的零售价逼近6000元,不到20年价格涨了60倍,导致渠道库存出现持续积压......
此后的许多年,东阿阿胶有了前车之鉴,才小心翼翼地对公司的减轻负担提升质量而作为主旋律。
就连东阿阿胶自己也不下三次出面强调“盘活闲置资产”“提质增效”“增加公司现金流”这些专业性名词。
就算如此,东阿阿胶还是面临着不小的阻碍和困难,并不是出售房产就能一步到位的……
不怕瘦得剩骨头,就怕胖过头
一斤东阿阿胶卖到近2000元
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是东阿阿胶却好像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逐渐风平浪静,实际上东阿阿胶一直处于大小不断的动荡中。
东阿阿胶从2006年到2019年在传统渠道多次提价,最终导致渠道暴雷、库存激增以及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局面。
拿最近的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东阿阿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下降。
图源:东方财富网
虽然2023年东阿阿胶的归母净利润突破11亿元大关,可这仅仅只达到全盛时期的百分之五十上下,而且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东阿阿胶抢占市场的难度只增不减。
图源:东方财富网
如果要谈企业内部结构体系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想必是一件需要大量精力去研究的事情,但以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阿胶,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驴皮。
最直观的了解,也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阿胶企业而言,毛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因素,而这却成为东阿阿胶面临的长期风险。
东阿阿胶表示,随着国内农业与运输机械化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毛驴的役用价值逐渐消失,散养数量急剧下降。
行业技术难点仍未突破,繁育和疫病防控研究滞后;短期内,规模化养殖不能促进国内毛驴存栏逆转。
供需之间出现了矛盾,自然就没办法达到平衡,市场上的驴皮价格不断上涨,有专家给出的报告显示:2000年前后,每张驴皮价格仅 20多元,2016年价格上升至3000元左右。
可想而知,原材料的价格水涨船高,对企业有着多大的影响,驴皮成本提升,东阿阿胶的应对策略也只剩下“涨价”,但天价的阿胶,又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呢?
经过这些年国家政策的调整与东阿阿胶的各方面改进与研究,2024年,东阿阿胶该产品在天猫旗舰店售价为999元/250g,也就是说一斤东阿阿胶胶块要将近2000块钱,还真是普通打工人能买得起的。
但是东阿阿胶这些年可不仅仅只是打了价格仗,它在价格上走了些许歪路,在别的地方也踩了坑……
曾一年“烧光”9个多亿搞宣传
养生产品只靠吹?
东阿阿胶在宣传上花费的资金可不少,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光是2022年的市场推广费用就超7亿元,广告费也超2亿元,一年光是宣传就达到9个多亿,不得不说上市公司就是豪横。
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再次引来消费者不满的是更多人吐槽其涉嫌“过度宣传”。
图源:企业财报
不仅如此,东阿阿胶在直播间发布“适用男女6岁以上的小孩子”宣传语违反广告法和价格法相关规定,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东阿阿胶方面罚款11万元。
保健品阿胶片明确显示不适宜人群含少年儿童,当事公司也无法提供含阿胶成分的普通食品,而且哪里来的报告可以证明这些适合“男女六岁以上的小孩子,可以长高”?
这种低级错误对于“老字号”来说显得格外的啼笑皆非,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东阿阿胶近年来转变风向随波逐流选择了营销驱动。
细看历年财报,可以看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就超13亿元,超过前两年水平,接近2019年的13.27亿元销售费用高位。
图源:企业历年财报数据
该说不说,过去五年,东阿阿胶在销售和宣传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大下手笔,但光靠营销做得好,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又是一回事。
而且东阿阿胶的研发投入越来越不受重视,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2.41亿元,历经四连降,2022年仅为1.38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面对这些数据,让许多消费者越来越不解,老字号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无可厚非,大家也支持,但到头来怎么本末倒置了?
宣传是宣传了,宣传也出问题了,研发也越来越不上心,在那么内卷的市场里单单靠着“老字号”这三个字是没办法走得更长远的。
而且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在2023年5月8日直播间推销商品时发布“阿胶糕,真心推荐。因为过了母亲节的话,要恢复345米”等内容。
但事实上实际近1个多月时间内,所售商品均没有销售价为345元的成交记录。
这难道不属于“利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吗?
对于老字号,我们是抱有滤镜的,可这些年来的滤镜是频频被打碎。
还记得盐城金蜂回收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的事情吗?他们统一倒进大桶,其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倒蜜”将被退给蜂农喂蜜蜂,但实际上这些回收蜂蜜被送进了工厂的原料库。
事情曝光后,同仁堂紧急致歉:监管不力。
标榜着“养生”二字再叠加“老字号”,原本是无敌的两张王炸,可总是被打得稀巴烂,养生产品不是靠吹出来的,老字号也不是靠宣传几句就能延续下去的。
老赛道卷不动、宣传上屡次“碰壁”
“滋补巨头”开始“花式整活了”
东阿阿胶在宣传上栽跟头,在价格控制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它依旧不放弃整“花活”融入新型养生文化想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020年东阿阿胶持续培育壮大阿胶块、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三大单品,并顺势推出了更多的“阿胶+”“+阿胶”产品。
许多网友表示:“桃花姬”这个阿胶糕在名字上就已经吸引了很多女性了,不得不说东阿阿胶也不是一直都不会宣传嘛!
这种阿胶糕将经典古方、道地原料、现代工艺与东方美学融合。
因为时代的发展,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与美貌都有了更大的追求,东阿阿胶正是抓住了女性和礼品需求人群,让“桃花姬”阿胶糕变成了阿胶糕类第一品牌。
有了女性消费者的方向,当然也不会落下男性消费者。
东阿阿胶还推出了阿胶速溶粉、龟鹿二仙口服液、健脑补肾口服液以及“燕真卿”燕窝等产品。
其中的“燕真卿”燕窝有干燕窝、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狠狠将“速食+健康+养生”捆绑在一起,这种创新跟上了快节奏生活的发展。
再加上年轻人正成为当下科学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在新中式养生盛行的背景下,东阿阿胶也与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联名推出了三款“阿胶奶茶”。
又与广州酒家携手,推出春季新品“东阿阿胶海底椰炖鹧鸪汤”。
不仅如此东阿阿胶还和太平洋咖啡合作,推出了“咖啡+阿胶”的组合,打造咖啡如此多胶。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发达的互联网信息,确实造就了年轻人对于自我健康关注,也给养生类产品提供快速增长的土壤,东阿阿胶能关注到这一点也算是给自己扳回了一局。
总算是应了那句话:当年轻人开始枸杞泡保温杯,养生市场就等于“起死回生”了。
作为老字号品牌,东阿阿胶在行业竞争中品牌优势明显,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较高。
图源:企业财报
而且面向未来,东阿阿胶在经历了四年时间的调整,已经摆脱了曾经的积弊,市值也从2022年的180亿左右上涨至目前的320亿左右。
但这些都不意味着东阿阿胶目前就不需要直面上述问题,在消费降级、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阿阿胶只有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营销费用使用效果,才能超越2017年73.72亿的历史最高营业收入,成为中药产业中“百亿俱乐部”的一员。
最后希望东阿阿胶积极探索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也希望如东阿阿胶总裁程杰曾信誓旦旦地说,公司渡过“V字形”发展低谷后的上升转折点这句话能成为现实。
大家对东阿阿胶卖房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呢?你会购买东阿阿胶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路,一起探讨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