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边是开市客开业排长龙,一边是人人乐屡屡倒闭关门。
实体店永远有能赚钱的,只不过属于人人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上交所规定,只要一家上市公司亏损连续三年,那么这家公司就会暂停上市。
人人乐在2022年到2021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而根据人人乐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的人人乐,仍然是亏损状态,且已经资不抵债,很有可能有退市风险。
实际上,从人人乐的归属净利润表不难看出,人人乐这已经是“三进宫”了。
前几年,人人乐亏损的时候,总是亏损几亿元,而盈利的时候,赚的却只有几千万,要么就巨亏,要么就微利。
显然是每次差点要“盖帽”的时候,人人乐就使劲捞一把自己,甚至换了几任主人。
但实际上,看扣非净利润,也就是扣除有关出售子公司股权、政府补贴、财务利息等方面的收入,这么多年来,人人乐其实一直是亏损的。
但这次,就连净利润都拉不动了,人人乐还有力回天吗?
时代抛弃你,连句再见都不会说
人人乐已经有28年历史。
都说打工人有35岁事业危机,现在看来,人人乐也有自己的“中年危机”。
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的人人乐,净亏4.7亿元至5.2亿元。
而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人人乐资产总计,就已经小于负债合计。
截至2023年9月30日,人人乐资产总计42.18亿元,负债合计45.85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100%。
今年上半年,还关闭了6家店。
而一般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60%,都得掂量掂量后面能不能还钱,就别说超过100%了。
2023年已经几乎可以确定是亏损了,资产负债率可能是有增无减。
毕竟从2020年到2023年,人人乐已经总计减少了36家门店。
想想曾经人人乐的盛况,不禁令人心生感慨,时代不等人。
在笔者成长的城市,也有一家已经倒闭了许多年的人人乐。
在十来年前,人人乐是绝对的市中心,最高年销曾达到6亿元,数码街、小吃街、各种活动,都是围着这里转。
笔者还记得,每次逛人人乐,找停车位就要找半天。
在人人乐倒闭之后,附近的商场以为对手走了。
但实际上,没有人人乐,这片地区直接人气下跌,其他人也不会来这里消费了。
现在,那附近已经建起了智能停车场,再也不用担心车位问题,但即使是周末,也没什么车会停在这里了。
人人乐,作为“民营超市第一股”,曾经和外资零售品牌对垒。
现在却资不抵债,屡屡关店、亏损,又是怎么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呢?
曾拳打沃尔玛,脚踢家乐福
人人乐的创始人何金明,开了第一家人人乐超市。
那个时候,得益于外资的进入,大卖场在中国成了新鲜事物,不少民营企业跟着开店,也都在这个市场的黄金发展期捞到了金。
很快,人人乐的日销售额就达到了6万元。
在那个年代,深圳的6万元,可以买10平米的房子了。
和人人乐同一个时期创立的,还有新一佳和华润万家的前身万佳百货。
当年这批超市,都曾足以和境外零售品牌对垒,如今的状况却都不太好。
人人乐有退市风险。
新一佳倒闭,创始人被法院悬赏。
而华润万家幸好背靠华润这个央企,虽说经营情况可能没那么好,但至少还活着。
但忆往昔辉煌战绩,这些曾经的民营零售巨头,也都是拳打沃尔玛,脚踢家乐福过的。
最开始,大家都是在深圳开店,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免不了有一些“短兵相接”。
在人人乐开店的时候,家乐福和沃尔玛也早已在内地站稳脚跟。
不仅开店数量比人人乐多,商场面积也比人人乐的大。
何金明为了破解家乐福的“财富密码”,每天像个狗仔一样蹲在深圳南山的家乐福附近,笔记都做了400页。
有了破解对手策略的把握之后,何金明带着人人乐和家乐福打起了擂台。
人人乐“借鉴”家乐福的堆头陈列,价格促销比家乐福更狠,活动比家乐福更频繁,迅速抢走了家乐福超过一半的销售额。
沃尔玛也曾想在人人乐附近开一家商超,而人人乐在沃尔玛开店前,就率先开战,打起了促销活动。
沃尔玛不仅为了跟进人人乐的促销活动,亏了钱,还因为人人乐的横插一脚,还没达到吸引消费者,打出知名度的目的。
过了几天,人人乐忽然关店休息,让沃尔玛以为对方休息了,不用那么紧锣密鼓地搞促销了。
没等沃尔玛缓过劲来,人人乐却又忽然开店大搞促销,几波“闪电战”下来,沃尔玛也宣告败退。
这几次价格战下来,人人乐不仅让对手伤筋动骨,自身的客流量还提升了。
比起现在民营零售品牌和外资零售品牌的小学生式“真实商战”,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商战。
比如现在的盒马和山姆,互相起了“移山价”“拔河价”,誓要比对方更便宜,把对方的顾客吸引到自家来。
不过嘛,不管最后谁输谁赢,反正打价格战的时候,省的都是消费者的钱。
沃尔玛的前运营总监,都不得不承认对手的强大:
“在中国,能够和沃尔玛正面刚,还保持发展的企业,只有人人乐。”
而人人乐虽说用“奇招”“战胜”过几家外资企业,但在综合实力上,人人乐终归是没有这些企业强大。
这也为人人乐埋下了一个隐忧。
很快,春风得意的何金明,把人人乐从深圳扩张到了惠州、江门、成都、天津等城市。
别的地方不好说,在珠三角地区待过的网友,可能没见过人人乐,至少听过它的大名。
进入21世纪,人人乐的销售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2008年,人人乐全年销售额105亿元,名列中国连锁百强31位。
到了2010年,人人乐顺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何金明也因此获得了90亿身家,成为江西首富。
是的,虽然人人乐在江西的门店可能不多,版图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但前老板何金明其实是江西人。
谁也没想到的是,人人乐最终居然上市即巅峰。
从2012年到2022年,人人乐的营收,以十分稳定的速度下滑。
在2019年,人人乐的营收甚至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
而在营收下跌、屡屡亏损的时候,人人乐却坚持开店。
刚上市的时候,人人乐的门店数量还仅有78家,到了2020年,就已经149家了。
不知道别的城市是怎么样的,但在笔者所在的二线小城,人人乐之所以倒闭,一方面是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商场停车位不够。
另一方面则是大型购物中心开始流行,抢走了人人乐的人流。
恰巧在21世纪初,就是大型购物中心在我国迅速扩张的开始。
如华贸、万达等地产商建设的购物中心们,不仅停车场车位充足,还有集娱乐、餐饮、购物一体的功能。
可能10其他城市或后期开业的人人乐超市,也有入驻大型购物中心。
但大型购物中心流行和人人乐巅峰时刻,恰巧错开了时机。
那时还有个关键时间点,那就是互联网开始冲击线下零售。
而人人乐却一年狂开24家大型商超,殊不知已经跟不上时代。
面对互联网轰轰烈烈的时代大潮,人人乐也不是没想着加入。
比如,人人乐就曾上线过PC商城和APP。
然而,据使用过的网友的反映,这些线上端,完全是完成任务式的开发,以至于完全没有使用体验,最终也没能留住客户。
不过,这似乎都是线下零售品牌的通病了。
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任何一家线下零售的线上商城做出过什么像样的成果,大多还是线下门店的附属品。
“三进宫”的人人乐,这次还能力挽狂澜?
前面已经提到,人人乐已经“三进宫”。
第一次,何金明力挽狂澜。
第二次,为了扭亏为盈,何金明不得不出让股权。
2019年,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入主人人乐,这家公司,是正儿八经的国资背景。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创意大厦建筑外观实景
在被国企接手之后,人人乐总算停下了一边巨亏一边扩张的道路,关停多家人人乐,亏损总算有所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人乐在江西前首富手里的时候,上市第二年,直接出走数十位高管。
此后,人人乐的75%的股权被何金明一家三口掌握。
不过,曲江文投毕竟不擅长经营零售企业,人人乐短暂的微利,简直像回光返照一样。
为了挽回事态,易了主了的人人乐,也开始寻找新的盈利方式。
比如推出高端超市R-one,据称是用健康、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满足顾客的愿望。
比如改造升级原本的传统大卖场,模仿成为山姆的折扣会员店。
曾经让外资节节败退,现在却为了求生变成了不得不跟风外资,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感叹。
从2021年起,人人乐又开始进入亏损状态,至2023年,已经连续亏损三年。
这一次,不知道还有谁能救人人乐了。
你对人人乐的现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和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