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就在2月3日立春之际,农业重磅文件正式发布。
本次有两个重要的看点:
第一,聚焦单产提高,生物育种提速。
相关明确提到,要把粮食增产作为重心,确保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
从目前我国粮食结构看,小麦、水稻等早已经自给自足,存在少量的进口是为了改善口感结构。
而玉米和大豆由于供需不均衡的局面和特殊用途的增加,增产的紧迫性更强。
玉米方面,需求拉动明显。
尽管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产量国,对外依赖度仅仅只有2%左右。但是近些年来玉米的需求却出现了明显增长,因为玉米的用途不仅仅食用,能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更是饲料的核心原料。
另外,随着氢能源的崛起,玉米作为能源原材料的属性凸显,接下来会出现新一轮的需求爆发。
现阶段,我国玉米进口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国内玉米的单产提高迫在眉睫。
大豆方面,增产紧迫性更强。
受制于大豆播种面积、单产以及需求的巨大,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高达85%,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消费量高达11124万吨,而进口高达9108万吨,国内仅仅只有2000万吨左右的产量。
而主要进口国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等。
所以,在这种局面下,我国大豆的产量提升更加的紧迫。
但是在目前耕地面积限制下,要想提高产量,要么在化肥、农药上下功夫,但这里提升空间有限了。
其最核心的点就是种子,种子是粮食的根基。
那么,我国种子行业当前面临那些局面。
一个是依赖度的问题。
目前我国三大主粮的种子基本是自给自足的,但是像大豆等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种子等要严重依赖进口。所以国产替代也是种子行业的紧迫局面。
一个是转基因的提速。
从上面依赖度数据我们发现,这个并不能解决单产的问题。美国、巴西等能成为全球大豆、玉米核心出口国,就是单产提高了。
就拿玉米来说,2020年美国的玉米单产量几乎是我国的2倍,这差距是非常的大。
而这些主产区单产之所以这么高,就是转基因种子的适用。目前全球主要玉米、大豆核心出口国,转基因的渗透率基本上是100%了。
简单理解就是,我国消费量近90%的大豆几乎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不论是做饲料还是榨油、豆制品等,都吃到了每个人的嘴里。
所以,当你经常看到所谓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哪来的这多非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产品其实早就在我们身边,当然这一点也不用纠结。目前转基因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国内开始加速渗透。
那么, 我国转基因处于哪个阶段?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文件提到要加快生物育种提速,就是转基因种子的渗透。
近几年我国对转基因种子的促进明显加快,相关的促进措施接连不断。
就在2021年11月, 《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给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落地加快了速度。
其中,明确提到对转基因种子的流程进行简化,只要开展1年的生产试验即可,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
目前,已经有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有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丰乐种业等。2024年是转基因种子的产业化落地元年,这也是扩大单产的核心途径。
从市场规模看,单单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市场空间就每年高达600亿元,空间还是有的,但是农业类并不是一个成长赛道。
第二,强调分布式能源!
此次不但强调了农业,还明确提到要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而分布式能源方面,就是光伏和风电。
光伏方面,近些年来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非常好,也成了光伏装机的重要增量来源。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57.62GW,占光伏装机总量的40.21%。
而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25GW,占到整个光伏装机的43%。在相关刺激下,分布式光伏的装机还有望延续火热的局面,2024年累计装机有望达到420GW。
风电方面,由于安装和风机的限制,目前主要是集中式风电项目,分散式风电目前占比几乎为0。
但从目前的促进措施看,农村地区巨大的风力资源正被充分认识,分散式风电有望迎来渗透率从0到1的过程。像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龙头还是有行业红利的。
当然,农村带给我们的,永远是牵挂的家人,和最后的落叶归根!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来源:飞鲸投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