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率先开启大航海、殖民全球以及工业革命,欧洲虽然十分松散破碎,但是,面积不大的欧洲却强国林立。
现如今,欧洲国家仍普遍享受着其殖民全球所带来的丰厚遗产,欧洲国家的日子普遍过得十分惬意,欧洲也成为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地区。
不过,欧洲虽富,但并非没有穷地方,除了北欧、西欧最富之外,东欧无疑是欧洲的贫困户聚集区。
而且,如果要盘点欧洲十大最穷国家的话,有一个小国必然名列其中,这个小国就是位于阿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
作为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阿尔巴尼亚不仅因为穷闻名欧洲——阿尔巴尼亚的小偷和黑帮在欧洲是十分著名的。
而且,阿尔巴尼亚还成为欧洲唯一的一个另类——在遍布基督教徒的欧洲,阿尔巴尼亚是唯一一个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欧洲国家。
而阿尔巴尼亚这般不走寻常路,并非是第1次。这个国家素来以特立独行著称,早在冷战时期,因为苏联的帮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阿尔巴尼亚,就已经十分“个性”了。
因为,这个人口只有200万的小国,不但强烈反美,甚至还与曾解放它并帮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盟主的苏联翻脸相向。
最为奇葩的是,在接受中国长达20多年的巨额援助之后,因为中国停止了援助,阿尔巴尼亚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与中国翻脸相向,堪称欧洲的冈比亚、国家中的泰迪——怼天怼地怼空气。
其实,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历来是一个小透明,不但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环境也十分恶劣:全境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是欧洲的两倍。
所以,虽然位于欧洲,阿尔巴尼亚并没有享受多少欧洲掀起的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的红利,从始至终都穷得默默无闻。
不过,这一切从二战胜利之后发生了变化。作为被苏联解放的土地之一,阿尔巴尼亚与其他东欧7个国家一样,纷纷摆脱了德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由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国家狭小,人口稀少,虽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阿尔巴尼亚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之中声音是十分薄弱的,与小透明无疑。
直到1960年,随着苏联与中国关系破裂,阿尔巴尼亚出乎意料的跳上了舞台。
当时,由于越来越多的矛盾,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一次社会主义政党会议上,对中国进行了突然袭击,赫鲁晓夫带头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批评和指责。
面对社会主义盟主的批评,其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心思各异,但是,在近乎别无选择的情况之下,他们纷纷跟随赫鲁晓夫批评中国。
就在这一情形之下,最不起眼的东欧小国阿尔巴尼亚却突然跳了起来,当时,一同参会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卡博,不但没有随着赫鲁晓夫批评中国共产党,反而旗帜鲜明的反对赫鲁晓夫的职责。
阿尔巴尼亚的这一行径毫不意外的令苏联十分不快,但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的感激,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因此迅速升温,两国的交流在中苏交恶之后变得更加频繁。
因为在会议上公然反对赫鲁晓夫的观点,自然,阿尔巴尼亚得罪的苏联后,也少了来自苏联的援助。
面对雪中送炭般仗义执言的阿巴尼亚,中国认为,不能让阿尔巴尼亚吃亏。因此,在阿尔巴尼亚向中国求助之后,中国开始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大力援助。
而且,这一援助就是20多年的时间。当时在中国经济十分困难、工业建设因苏联的停止援助而举步维艰,百姓连温饱都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之下,中国节衣缩食的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援助。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力度之高,金额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新中国对外援助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先后对阿尔巴尼亚提供了高达76笔总金额约100亿人民币的庞大援助。要知道,这可是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币。
在当时,最让普通老百姓羡慕的工人阶级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二三十块钱。也因此,这100亿人民币援助堪比几千万工人一年的工资。
当时,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有多大?
在自身仍十分困难的情况之下,中国先后向巴尔巴尼亚提供了成套设备142套,粮食180万吨,饲料100多万吨,钢材100多万吨,石油7万多吨,拖拉机1万多台。
对于阿尔巴尼亚最为重视的武器装备,更是做到了只要中国有,阿尔巴尼亚就有的地步。军事援助,大到飞机、导弹、坦克,小到子弹、步枪、手榴弹,可谓应有尽有。
而且,援助不仅种类多,数目也极为庞大。人口只有200万的阿尔巴尼亚获得的中国援助武器装备,足以让其全民皆兵还绰绰有余——中国援助的武器,足以装备40万正规军和30万民兵。
不仅如此,由于反美又反苏,又位于素来冲突不断的巴尔干半岛,阿尔巴尼亚有极强烈的危机感。所以,中国又开始帮助阿巴尼亚在全国修筑碉堡。
当时,在中国的援助之下,阿尔巴尼亚开始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修筑碉堡,其修筑的碉堡之多,范围之广,至今依然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奇观。
当时,阿尔巴尼亚在全国上下,房前屋后,公路两侧,山顶山腰,甚至海滩上,都有各式各样的碉堡,面积仅有2.8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阿尔巴尼亚,整整修了几十万碉堡,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的援助。
可以说,当时,对国与国关系仍保留一份天真的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可谓真正的当成了“同志加兄弟”。
除了经济物质上的不遗余力援助之外,中国还先后派往阿尔巴尼亚6000多名专家,同时,为阿尔巴尼亚培训了1600多名实习生。
可以说,六七十年代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足以将整个阿尔巴尼亚人全部供养起来。以粮食为例,中国援助给阿尔巴尼亚的化肥以及帮助其建设的化肥厂,足以让阿尔巴尼亚的耕地每公顷分到400公斤。
中国给阿尔巴尼亚无偿援建的水电站的发电量,超出了巴尔巴尼亚全年的总需求,中国援助给阿尔巴尼亚的钢材,更是平均每人能分到半吨。
在国内,阿尔巴尼亚更被宣传为中国最友好的国家之一。然而,也许真应了那句老话,斗米恩,升米仇,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如此不遗余力的援助,不但没有换来阿尔巴尼亚的感激和投桃报李,相反,阿尔巴尼亚反而认为中国的无偿援助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应当的,他们的理由则是——他们是为了中国才失去苏联的援助。
所以,对于中国的援助,巴尔巴尼亚不但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反而一次次张开了更加贪婪的巨口。
因为对中国所要的援助物资太多,又太过容易,阿尔巴尼亚甚至开始大肆浪费起来。
例如,他们将中国援助的特种锰钢钢板直接当作厂房地板,他们用中国运来的优质无缝钢管做电线杆。他们用中国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高标号水泥建了1万多个纪念碑。
如此浪费还不算完,有些行径甚至堪称无耻,比如,阿尔巴尼亚让中国帮他们建房地产,由于阿尔巴尼亚并不产棉花,他们要求中国用自己的用外汇为他们购买棉花,在纺织厂将棉花织成布匹做成衣服之后,阿尔巴尼亚无力消耗,他们又将中国买的棉花援助的工厂做成的衣服卖给中国,赚中国人的钱。
最无耻的是,阿尔巴尼亚用着中国的东西,吃着中国的粮食,骑着中国的自行车,开着中国的解放牌汽车,戴着中国的上海牌手表,却看不起中国的机器。
在要求中国援助化肥厂时,却指定要使用意大利的机器,要中国花外汇为它购买意大利设备和配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中国也曾获得过来自苏联的援助。然而,中国获得苏联的援助其实是要打引号的,因为,绝大多数来自苏联的援助其实都是要偿还的,而且还要付利息。
而阿尔巴尼亚却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援助需要还。例如,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曾被问:“你们拿了我们这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而他的回答令人震惊:根本就没有考虑还的问题。
援助到最后,阿尔巴尼亚的胃口越来越大,当时,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在访华期间,要求中国给予五十亿人民币的援助,因为,阿尔巴尼亚要进行第6个5年计划。
如此贪婪的胃口,即便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再注重友谊也无力承受。所以,当时中国并没有满足阿尔巴尼亚,而是决定提供10亿人民币的援助。
然而,阿尔巴尼亚对此却十分不满,代表团团长表示“无法理解和遗憾”,回国之后,不但没有宣传中国的帮帮助,反而不断指责中国。更无耻的是,一边指责中国,一边又不断向中国写信,要求提供各类援助。
1978年,阿尔巴尼亚的贪婪胃口彻底被停止,中国彻底切断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而对此,阿尔巴尼亚不但没有丝毫反思,反而失心风的叫嚣起来,甚至号召要“推翻中国政府”。
中阿关系因此彻底破裂。破裂之后,阿尔巴尼亚再次失心风,开始在政治上大肆反华,诋毁中国。
当然,对于这个既无军事实力,也无经济水平,更无国际地位的小国的叫嚣,直接无视就好。
至于之后的阿尔巴尼亚没有了中国的援助,美国和苏联又懒得理它,阿尔巴尼亚的处境自然越来越难。
东欧剧变时,阿尔巴尼亚也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阿尔巴尼亚人就过上了好的生活。事实上,失去中国援助之后,这个小国一直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
正如英国首相在100多年前说的那样,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虽然说得过于绝对,但也一语道破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新中国初期,太过一厢情愿和重感情的外交方式,让中国曾经获得了盟友,但也让中国吃了不少亏。国与国之间,感情用事终究是弊大于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