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鲶鱼、鲇鱼、黏鱼有什么区别!
鲢鱼 (读音:lián yú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鲢鱼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4,体被小圆鳞,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尾鳍深叉状,体背侧面呈暗灰色,下侧呈银白色,各鳍呈淡灰色,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黑龙江等水系,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西江河段等地最常见。
鲶鱼是鲶形目鲶科鱼类的统称,俗称塘虱、胡子鱼、鲶巴郎等,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大,下颚突出,眼小,成鱼须2对4根,幼鱼期须3对,体无鳞,多黏液,背鳍小,无脂鳍,臀鳍长,体色多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肉食性,主要以小鱼、虾类、水生昆虫等为食,亦捕食青蛙和在水草上栖落的蜻蜓、蚂蚱、蝴蝶等。
鲇鱼主要指的是两种鱼类,多数情况下是指鲶鱼,在日本则主要是指香鱼,香鱼是香鱼科香鱼属小型鱼类,体狭长而侧扁,常见个体15~20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以上,背部青黑色,侧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渐带黄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淡黄色,脂鳍周围微红色,胸鳍上方有一群黄色斑点,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地。
鲇鱼即鲶鱼(Silurus asotu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的一种鱼类,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
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鲇鱼主要指的是两种鱼类,多数情况下是指鲶鱼,在日本则主要是指香鱼,香鱼是香鱼科香鱼属小型鱼类,体狭长而侧扁,常见个体15~20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以上,背部青黑色,侧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渐带黄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淡黄色,脂鳍周围微红色,胸鳍上方有一群黄色斑点,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