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基本建成优质的特殊教育,并将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大力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残疾学生。
健全的特殊教育制度
《计划》提出,要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加强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为补充的“送教”模式。到2025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人数要达到学龄前10%。坚持“控辍保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
广东也将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增加学前儿童入学率,鼓励和扶持一般托儿所接收残疾儿童,促进特殊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加学前或附属幼儿园,实施"随班就读示范园"。重点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教育。
重点扶持符合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扶持有条件的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残疾人专业。积极开展残疾人单科招生,扩大残疾人入学的途径。
推动教育一体化发展
《计划》指出,应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双向互动。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幼儿园实行集团化办学,将普特一体化作为集团化办学的试点和试验,并探讨适合、高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加强普特教育的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的联合培训,要改革教育教学,要开展教学科研合作。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院校、中职学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要,合理安排专业。建议高等专科学校和中专(或中职部)开展“三二分段”的培养模式。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辅导和救助,探索实施“文凭+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就业。
持续改进保障体系
《计划》提出,要将特殊教育列入发展规划,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到2025年,特教生均公用经费由每人每年增加7000元。要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师资的待遇,确保他们能按照政策给予他们相应的福利、补助等。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15年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东莞市、中山市两所义务教育综合公立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2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区)1所,并在有条件的县(区)建立1所。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及5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中小学,充分建设资源教室,并充分配备专业师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