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李白的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词优美意境非凡。短短数行,名为饯别友人实则抒发自己不得志的苦闷。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的确是一名文学大家但却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或者说官僚),因此他的苦闷的确是情有可原的。事物如人,有些事有些物本应犹如擎天之柱支撑一方,但却世事无常最终落得破碎凋零的结局。何事何物如此?李白故里、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是也!
诗仙李白
碎叶城,又称素水城,顾名思义,其名源自城旁的素水河,该地位于丝绸之路天山南北两道的交汇处,自古商贾云集是来往商旅贸易歇脚之地。碎叶城所在的素水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驰骋欧亚大陆的斯泰基人。斯泰基人纵横于西至东欧平原东抵天山南北的整个欧亚大陆腹地,他们骁勇善战令东西方农耕国家惶恐不已、避之不及,他们的威名因此被史籍铭记。然而他们却又是可悲的,缘何?盖是大汉帝国尚未成立并未打通西域,因此他们全无坐收丝绸之路红利的可能。没有稳定的红利可吃,那么等待他们的唯有消亡。斯泰基人的消亡预示着后继者必须能够掌控贸易要道方可让本民族长久持续。历史既然给出了解决方案,那么必定会有个民族遵循这一规律崛起。公元6世纪,一个横跨中亚漠北的帝国崛起,一个民族做到了这一点,它就是突厥!
公元5世纪中期,作为柔然锻奴的突厥部落崛起于金山,在兼并了大量铁勒部落后开始反叛柔然。公元552年,东进的突厥在漠北打败柔然并取而代之,就此横跨漠北及天山南北的强大突厥汗国诞生。快速扩张的突厥帝国犹如众多游牧汗国一般在快速扩张中走向了分裂。公元583年,既是内部因素也有隋朝的离间策略,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西突厥建牙帐于龟兹北三弥山,掌控着中亚至天山南北的大量土地,完全扼住了丝绸之路商道。在西突厥统治时期,素水河畔的碎叶城便也建立,不过彼时它并非叫碎叶,而是小叶(或是素叶水城)。不论碎叶被冠以何种称呼,其交通要道的地位始终未变。唐初著名的僧人玄奘西行取经便曾途径于此并得到了西突厥叶护可汗本人的资助与通行文书。从玄奘途径碎叶一事足见西突厥对该地的控制之深及重视程度。既然碎叶城如此重要,那势必会引起崛起的大唐帝国的重视,于是志在恢复大汉雄风的唐王朝便在玄奘西行后不久开始了对西突厥的经略!
西行的玄奘
突厥帝国崛起之后便取代柔然帝国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隋朝虽然通过离间计使得突厥帝国一分为二,但隋殇帝杨广的穷兵黩武最终使得前期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唐初,中原王朝的衰弱一度让分裂后的东突厥汗国能够兵临帝国都城-长安。这一屈辱自然不能让雄心壮志的唐太宗李世民长久忍受。仅仅在东突厥入寇长安逼迫李世民“会盟”渭水畔(公元626年)的三年后,唐军在名将李靖的统帅下以近乎赌国运般的远征一举覆灭东突厥。东突厥既亡,那么盘踞西域的西突厥自然成为了下一个目标。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在东突厥灭亡近三十年后,唐军在唐朝第二代名将之一的苏定方统军进兵下覆亡。灭亡西突厥重新将西域纳入统治的唐王朝必须设置军镇以震新疆。于是昔日西突厥境内四座重要的城市遂被唐朝派以重兵进驻,这四座城市便是后世闻名的安西四镇:碎叶、疏勒、龟兹、于阗。
安西四镇犹如钉在西突厥旧土四颗钉子,它们的存在让唐王朝得以有效控制西域。四镇中碎叶位于四镇西北位置,主要震慑天山北道突厥旧部并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可见碎叶镇在安西四镇之中属承担的战略任务较重的那一个。正是碎叶镇的重要,因此当周边有强国崛起,那么它自然也会将目光投向该地。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第一次联合突厥余部围攻碎叶城企图掌控这一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重镇。唐安西都护王方翼率部坚决抵抗击溃来犯之敌,保证了碎叶城不失。失败的吐蕃并未就此放弃,武周时期更是多次进犯。而就在吐蕃人连续进犯的动荡时期,一代诗仙李白诞生于此并从碎叶走向中原为后人留下一篇篇不朽之作。然而吐蕃人的进犯终究意味着碎叶城已成为周边强权眼中的肉糜,它能否在强权的觊觎下“全身而退”呢?
大唐安西军
武周时期西域的危局让后继者-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对西域的局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强力驻军并不能有效控制游牧各地的突厥部落,反而会引起对方反抗造成联合外敌作乱西域的危险局面。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让游牧民族定居于唐朝控制的疆土之内,再授官加以节制是否可行?让游牧民族走向定居并与唐王朝深度捆绑,此法可行!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正意图彻底掌控西突厥崩溃后产生的十姓可汗突骑施问题的唐玄宗接到了对方一个主动请求-请居于碎叶城。西突厥破败后,突厥部落基本丧失了能够攫取经济利益的所有战略重镇,无以为继之下突厥施的反复自然可以理解,因此提出定居碎叶之请的突厥施首领苏禄打的算盘十分明显,就是为西突厥后裔争取一处能够提供稳定收入之地。那么唐玄宗会如何处之呢?准!看清本质的唐玄宗并无丝毫犹豫直接准了苏禄之请。非我族类唯有利益方可捆绑,唐玄宗之准就是看准了突厥施人的本性而且事实亦确实如唐玄宗所料,自此突厥施彻底与大唐捆绑。
突厥施问题只是唐西域动乱碎叶城不保的内因,尚有吐蕃这一外因未解决,那么碎叶危局依然无法解!而彼时的吐蕃的确是大唐帝国少有的不能撼动的强敌,而碎叶最终的破败亦拜吐蕃所赐!公元755年,盛唐之下安史之乱爆发,称霸东亚百年的大唐终于从山巅跌落。内乱之下精锐边军内调致使边防空虚强敌乘虚而入。随着河西陇右被吐蕃强夺,西域之安西军彻底沦为一支孤军。断绝之下,镇守唐军尚难坚持更不用提了。安西四镇具体陷落时间并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从推断的于阗、龟兹等镇陷落的时间(公元790年-808年)推断,碎叶城的倒戈绝对不会晚于其他三镇的陷落。自汉末西晋时沦丧,幸得大唐重掌百余年,西域再陷虽甚是可惜,但确是无可奈何之事!
碎叶城遗迹
唐代最终定型的碎叶城是在调露元年那次退敌之后在残破废墟上仿照唐长安城的扩建而成。从这一点而言,碎叶城名为异域都市实则就是一座汉风猎猎的中原城市。而在碎叶城重建的数十年后李白出生。人闻李白出生西域必定有异域之风,但实则不然,李白耳濡目染的汉文化,唯有汉文化方可成就李白的诗歌!
无可奈何花落去,李白先祖乃是西凉皇族李氏一族。为避灭国之祸西遁西域以求自保,幸得唐军威武为其避难之所带来汉风唐制,由此使得他们能够回归祖国。然而李氏一族可以回归但碎叶城却不能长久留存。及近代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碎叶城彻底与中国分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