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手记:忆国王的微笑)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凌朔)集拉达王宫,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一片安静的街区,绿树成荫。王宫建筑庄严肃穆,低调而不奢华。那里是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过去几十年生活的地方。
将近十年前,我曾走进集拉达宫,面见国王。2007年2月,为了报道一场泰中友好外事活动,我走进了集拉达宫。
纯柚木打造的集拉达宫,朴素、亲切、宁谧,丝毫无法与金碧辉煌的大王宫相提并论。外国游客常常造访的曼谷大王宫,早已被国王献给国家,将其开辟为观光点,为国家创造旅游收入。
集拉达宫的殿宇边,是国王早年间用以研究的奶牛场和稻米研究试验田。殿内朴实无华,朴实到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可以特别描写的地方。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脚步,以免皮鞋在木地板上踏出不合适的声响。
一名宫务处的老臣接待了我。我至今也不清楚那位老臣的级别,也许是内务总管之类的角色。只记得他一见我便压低声音说:“你是10年来唯一进入集拉达内宫并且能够走近国王的外国记者。”
老臣一直跟着我,甚至一只手搭在我的小臂上。见我背着相机,他一路叮嘱我拍摄国王的注意事项。国王一只眼睛早年失明,对闪光灯敏感。
宫里人大多矜持,沉默寡言。几名男侍端来几盘甜点。
国王按预约的活动时间出现在寝宫外一间会客厅门口。会客厅不大,估摸着也就100平米左右,陈设恢弘,流光溢彩,中央主座是一把金色长条椅。
我在会客厅找好角度,站稳。几名宫务处摄影师全数趴在地上,举着相机等待拍摄。他们抬头看看我,也许是奇怪为何有外国记者入内。
那一年,国王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问题,但他依旧显得精神矍铄。一直到活动结束的半小时中,国王始终腰板挺直,左手很有风度地支撑在一根拐杖上。金丝边眼镜,黑色西装,白色衬衫,蓝花领带,这是国王会见外宾时的一惯装束,落落大方而有尊严,丝毫没有“君主的架子”。
那一场活动,我没有提问的机会。但能走近国王,报道和拍摄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名外国记者而言,已是破天荒。
也许是很少见到有进宫的外国记者,国王给了我一丝笑容。
美国耶鲁大学曾出过一本《从不微笑的国王》,因诸多谬误,在泰国被列为禁书。而国王给我的这一丝笑容,进一步佐证了那本书遭禁的原因。
作为新华社记者,我曾常驻泰国三年多时间。在那段日子里,我感受到普密蓬国王在泰国人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们对普密蓬国王的尊重,既见于国家的宏大场面,也见于人们的生活细节。一些国家级活动总是以对国王的敬意开场,而每一部电影的开篇,也都要以所有观众起立齐唱圣颂歌为前奏。
泰国人把普密蓬国王称作暹罗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帝”,不亚于素可泰王朝为泰民族定鼎中南半岛、创造文字文明的兰甘亨大帝、阿瑜陀耶王朝开疆扩土的纳莱萱大帝、吞武里王朝抵御外侵、复辟民族的郑信王,以及普密蓬国王的祖父、现代泰国的开拓者曼谷王朝五世王。
普密蓬国王的驾崩,对泰国人而言,无异于几十年来人们内心一根重要支柱的消失。
泰国人需要艰难面对现实。(完)
(原标题:记者手记:忆国王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