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该报告从全局视角洞察零碳园区建设意义,剖析现实挑战和阻力,通过对示范案例的深度研究,为打造零碳园区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尹海涛在报告中指出:“零碳园区就像一个‘能源微生态’,既有用电需求,又有电力保障,通过部署分布式微电网推动用能结构转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成为加速能源深度转型最重要、最落地的路径。”
据悉,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实践热潮,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然而,建设零碳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着“商业难闭环、技术欠成熟、路径不清晰”的挑战。报告认为,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国的零碳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报告选取了园区、工业及泛建筑领域示范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园区或企业的用能结构转型、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和节能降碳改造等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园区低碳化提供参考样本。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院长古月表示:“零碳园区的价值已远超减排本身的范畴,既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绿色竞争力的‘新引擎’。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依托技术与实践经验,与各界伙伴共同加速中国零碳园区建设。”(定西)
本文来自网易科技报道,更多资讯和深度内容,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