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五运会|“业余”教练包长林:我和“学生军”的20年)
一支纯粹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学生军”,在一名“业余”教练的带领下,在一众专业队中杀出重围,获得第四名的佳绩,由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学生组成的黑龙江U18男排,上演了十五运会最动人的励志故事。
16日,十五运会男子排球U18年龄组最后一个比赛日,带领这支队伍谱写这篇励志故事的主教练包长林,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这支队伍20年来的点点滴滴。
包长林向队员们布置战术
缘起 专业运动员退役当起“业余”教练
2005年6月5日,包长林说出这个日期的时候没有经过记忆回放,而是脱口而出,显然,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男排成立的日子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包长林原本是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退役后分配到齐市某银行工作。业余时间,放不下排球的他到一些学校义务教孩子们打球。随着他带的孩子在当地打出了一些成绩和名气,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在2005年找到他,成立了校排球队。包长林仍然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带队伍,并且仍然是义务带队,没有工资,至今也是如此。
虽然是义务带队,但包长林完全不是以“玩票”的心态,而是一心一意想把队伍带出成绩。而学校对这支队伍也非常支持。“开始学校没有什么训练条件,我们这支队伍成立以后学校逐渐帮我们解决了基本的训练条件需求。更主要的是,2007年,学校向上级部门争取了排球方向的特长生招生名额,并且逐年增加,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广阔的选材范围,能够更容易地把发现的好苗子招进学校,这对队伍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包长林说。
黑龙江U18男排队员在比赛中拦网
带队 打球也要看“错题本”
也是在2007年,齐齐哈尔一中男排首次拿到了全省冠军,之后18年,直到今天,包长林都没有让全省冠军的荣誉旁落过。
虽然身份上属于“业余”教练,但包长林毕竟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又曾经在就读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期间学习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他的执教水平绝对是专业的。除此之外,他在管理队伍方面也有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帮助队员们从内心里建立起团队精神和努力向上的追求。
包长林说,在四分之一决赛打河南队之前,他选取了小组赛打得最差的两局比赛的录像,让全队观看。“球队小组出线了,进八强实际已经是完成了参赛目标。这个大家都挺高兴的时候,看打得最差的视频,一是给这些孩子降降温,也是刺激他们认真总结暴露出的问题。”包长林说,“这也是我的带队方法之一,这个法子来自于孩子们学习时用的‘错题本’,把之前做错的题抄下来反复总结,才能避免以后犯相同错误。”
目前,球队主攻手曹琪浩是队内努力向上的典型。包长林告诉记者:“曹琪浩打球比较晚,但是特别有上进心。他刚开始打的是自由人,我说如果你的弹跳摸高能达到3米25,就让你改打主攻。后来一次训练中,曹琪浩发生了严重的抽筋,球队的训练强度本来不应该导致严重到那种程度。我追问下他才说,他和几个队友常常偷偷加练,强度非常大。我告诉他,我的训练量已经足够大,不需要你们自己加练,否则你们会很容易受伤。在那之后,曹琪浩不再自己加练,但训练课里他更加努力了。”包长林说,现在曹琪浩的弹跳摸高已经能达到3米40,深蹲起能负重180公斤。
包长林与队员曹琪浩击掌庆祝
凝聚 如师如父如亲如友
至于团结方面,包长林说,全队几十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长期这么在一起,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尤其训练中都是想打好球,就容易出现互相指责的情况,甚至我们在安排对抗训练的时候也会故意通过分组让他们打出火气,这样才有更接近实战的训练效果。“争论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发展成矛盾,尤其对排球这样的集体项目来说,队伍团结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所以对这样的磕磕碰碰,我们在训练后第一时间就会马上解决。大家通过这次比赛也看到了,我们这支队伍是非常团结的。”包长林表示。
这支队伍有一个传统,就是在包长林生日的时候,全队凑钱给他买上一个蛋糕。“最早的一次是我们在外面比赛,女儿给我打电话祝我生日快乐,被一个队员听到告诉了大家。以后这事就成了习惯,一批又一批队员传下来,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
实际上,虽然对球队建立的日子张口就能说出,但对自己的生日,包长林常常要等到看到蛋糕的时候才能想起来。对这件事包长林开始也是想要阻止,“后来看到孩子们在这个时候都非常开心,蛋糕也基本上是他们吃了,倒不如让大家有个机会每年开心一下,也就随他们了。”包长林说。
和绝大多数优秀教练一样,包长林的执教原则是在场上必须严格要求,在场下和队员打成一片,甚至他还会对这些比他小将近40岁的小队员说:“下了训练场你管我叫大哥甚至老弟都行,但上了场一切就必须听我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在包长林的以身作则之下,他与他带过的历届队员都建立起“场上如师如父,场下如亲如友”的关系。
作为学生军,孩子们每天既要上课又要训练,放松的时候不多。尤其是队中不少孩子都是从周边乡镇招来的,仅有的假期也来不及回家。这样的时候,包长林就会把队员们叫到家里一起过节,吃的是最具齐齐哈尔特色的烤肉,有时候也吃火锅。几十个1米90多、2米多的大小伙子,都处在最能吃的岁数,这样一顿烤肉、火锅,还要让孩子们都吃饱吃好吃开心,就要花上大几千块。但能让大家开心,又能增进全队团结,包长林说,自己乐在其中。
队员赵子博在场上
前程 为每个孩子规划好未来
在黑龙江队战胜河南队杀进四强的赛后,一段视频流传到了网上——包长林对一名队员说,进了四强奖金会翻倍,这样你大学四年的学费就够了。
这样的时刻说这样一句话,或许听起来有些庸俗,不够热血,但是对包长林的队员们来说,却是最实在、最真诚的。
这支黑龙江男排是十五运会男排U18年龄组八强中唯一一支“学生军”,其余七支队伍是清一色的专业梯队。对于专业队来说,打球是工作,有收入;而对“学生军”来说,打球是没有收入的,但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
包长林说,20年来,队里绝大多数队员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进队之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比较一般。包长林在招队员的时候,都会许诺“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以后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时时刻刻都在为孩子们考虑。
“我们这样一支‘学生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没有学校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学校,包括教育局、体育局的历任领导都已经在能力范围内给了我们最大支持,比如说招生政策上的倾斜,再比如说学校把排球队的孩子都分进最好的班级,配备最好的师资力量,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能提高,毕竟体育生考好大学也是有分数要求的。”包长林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些年,也有不少省市专业队拿着可观的输送费来我们队挖人(注:运动员输送费属于合法合规行为),但我考虑的是队员到了专业队能不能打上球、能不能有更好的前途,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拒绝了,我只想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据了解,齐齐哈尔一中男排队员仅在今年高考中,就有多人考上高水平院校,其中既包括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体育专业院校,也包括西北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985、211院校。而在更早的队员中,后来考上研究生甚至留在高校任教的也不在少数。
全队队员在结束全运会征程后合影
梦想 坚守初心也盼越来越好
说到这届全运会,包长林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赢下半决赛的第三局:“前两局我们跟江苏队打成1比1,第三局本来我们是有机会的,最后打到26比28输掉了这一局。我观察这一局对手从教练到队员都已经乱了阵脚,如果我们拿下了,他们后面可能就崩了,我们就进决赛了。”
不过,包长林也表示,第四名已经是一个超出全队赛前预期的成绩,已经足够让大家满意了。尤其是球队这次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包括省市领导、国家队主教练海宁以及全国球迷的关注和好评,这也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喜爱,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让队员们拥有更好的训练条件,以后创造更好的成绩,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包长林说。
至于自己,包长林则表示,他非常感谢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在岗位安排和工作时间上给了自己很大帮助。如今,已经55岁的他也开始思考自己的退休生活了:“退休以后,我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支球队身上,帮助更多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
记者手记:龙江体育最宝贵的财富
本届全运会开幕至今,我在采访中见证的最“燃”时刻,是李闫在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绝杀”两届奥运冠军李雯雯的最后一举。除了李闫本人的惊人实力,我真正惊叹的是教练刘尧从170公斤直接叫到180公斤的超人胆识。
有一位懂体育的朋友对我说,他觉得现在的全运会,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让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登台领奖。我深以为然。
在李闫比赛的前一天,我见到了她的启蒙教练魏洪全。他讲起了他如何走遍各个乡镇选材,如何劝说家长让孩子练体育……他还讲到,去年世锦赛时他组织小队员集体观看比赛,见证李闫夺冠后他已经激动到手抖得无法开车,朋友找他畅饮庆祝他也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他这时候沾酒一定会哭。他说,他退役以后本来有其他选择,但是他不甘心,做运动员他不算成功,他想以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的方式给自己的体育梦想一个交代。那一天,他做到了。
刘尧也说过,能够在全省这么多孩子当中挖出好苗子,魏洪全这样的基层教练功不可没。
实际上,在魏洪全、包长林这样的教练身上,记者总是能够看到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父”孟庆余教练的影子,他们是基层教练,他们没有太好的训练条件,需要走遍一个个乡镇去挖掘队员……甚至包括刘尧,包括省乒乓球队总教练王飞,也包括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练张杰、张利增他们都是放弃了其他队伍给出的优越条件,回到家乡黑龙江,把低谷中的队伍重新带向辉煌。对于这样的选择,他们的回答始终是“为家乡,为梦想”。
这些教练员们,是龙江体育最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