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瞄准“关键” 点石成金!广西出台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
广西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锡、锑、铟、镓、锗、镍、钴、锂以及稀土等多种关键金属保有资源量位居全国前列。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发展关键金属产业?广西再出新招。
近日,自治区政府出台《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广西关键金属产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在谋篇布局上突出特色发展、集群发展、耦合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力争到2030年,关键金属深加工材料、元器件等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全区关键金属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建成北部湾(广西)国家级关键金属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关键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
“九链三集群”,小金属做成大产业
“小金属”如何做成“大产业”?这是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11月4日,在位于南宁市东部新城伶俐片区的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正加紧装运锂电池产品及储能设备运往全国各地。记者 周军 摄
《规划》立足广西实际,给出了答案:重点打造“九链三集群”的关键金属产业体系。即延伸拓展锡、锑、铟产业链,培育发展镓、锗产业链,发展壮大稀土产业链,做强做优镍、钴、锂产业链。依托海外镍钴锂资源进口和深加工优势,做强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最大的镓先进材料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产业集群。立足广西稀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做大机器人及重大装备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布局下游元器件和零部件产业,促进关键金属与钢、铝、铜等大宗金属耦合发展,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采访中,几位资深专家都用同一句行话给“九链三集群”发展路线图做了通俗解读。“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这就是小金属发展成大产业的秘诀。比如卖铝材,普通铝锭如果加工成厚度6微米的动力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就能让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身价暴涨。再比如,铝材添加稀土后,变得更轻、强度更高,应用到机器人关节、手机零部件、C919大飞机中,附加值远超基础铝材。铟原材料价格不算高昂,但把它加工成ITO靶材后身价倍增。全球90%的液晶面板都依赖这种铟基材料,附加值翻了好几番。
11月4日,在位于南宁市东部新城伶俐片区的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正加紧装运锂电池产品及储能设备运往全国各地。记者 周军 摄
“为了科学环保高效地从有色金属产业中淘宝,广西将紧扣企业、项目、产业、生态四大关键抓手,引育一批龙头企业,推进一批关键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做优做强一批高端产业链条,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冶金处负责人介绍,推动关键金属产业链从原材料向高纯材料、高性能材料、高附加值材料及终端应用延伸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实施系列工程,力促有色金属“大省区”变“强省区”
如果说打造“九链三集群”的关键金属产业体系是描绘了产业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出台系列优厚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支持则是给出了具体实操的施工图。
广西要实现由“有色金属大省区”向“有色金属强省区”的转变,需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高端化升级工程,同步推进数字赋能智能化改造、减污降碳绿色转型、主体引培规模化提升、矿产资源固基等系列行动。
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投入持续发力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图为公司关键金属(锌锭)智能化无人车间。 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企业出题,科技答题,实施创新驱动高端化升级工程。自治区科技厅前沿技术与产业科技处负责人介绍,广西将启动打造“1+3+N”创新平台体系,“1”是指组建广西关键金属研究院,“3”是指建设广西关键金属实验室、广西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检测中心3家高能级创新平台,“N”是指引进“国字号”“央字号”企业院所在桂建设区域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设立关键金属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双向揭榜挂帅”。诚邀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攻关,共同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产学研融合,有助于解决关键金属产业精深加工的痛点难点堵点。”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在7个月前,自治区科技厅向全国发布第一批行业大模型研发揭榜制项目需求这一“英雄帖”,其中就包含有色金属行业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的揭榜挂帅项目。南方有色公司投入2000万元,分别开展有色金属行业大模型研发、行业开放智能体平台与智能体建设等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揭榜制,企业集聚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和领军人才,有序开展研发。
地下闷热潮湿的矿道里,机器人轻松地精准采矿,把矿工从艰苦危险的环境和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一美好愿景很快将变为现实。广西高峰矿业去年与中南大学团队合作,探索智能化无人采矿技术,把采矿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
这是广西实施数字赋能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生动缩影。有关部门联合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50个“人工智能+关键金属”应用场景,构建覆盖关键金属全链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智能化发展。
尾矿治理曾是困扰政企学界的棘手难题——尾矿堆存的生态风险、重金属渗漏的治理压力、高成本低收益的现实困境,一度让有色金属产业在环保与发展间步履维艰。为此,实施减污降碳绿色化转型工程势在必行。《规划》明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域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打造一批绿色标杆企业,布局再生关键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同时,实施主体引培规模化提升工程。制定个性化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组建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发展集团,支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工业贷”下设立“关键金属贷”特色金融惠企产品。
“自治区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支持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及《支持建设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负责人介绍,全区将从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开放合作、绿色化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支持的政策措施,推动《规划》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优化+调整,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布局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布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向联动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的关键金属产业空间布局,是《规划》的一大亮点。”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处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产业向优势地区和重点园区集聚,提升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
在位于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的柳州华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见习记者 韦雨函 摄
据介绍,打造国内国际双向联动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依托平陆运河便捷出海通道和北部湾临港优势,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的产业链分工协作,加强上下游协同、江河海联动,培育打造关键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
“一区”即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把南丹打造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带动全区有色金属产业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打造国家级关键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
“两带”即平陆运河产业带、北部湾临港产业带。充分发挥平陆运河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南宁、钦州前瞻布局关键金属高端化材料及器件产业,打造特色鲜明、集约集聚的平陆运河沿线精深加工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依托北部湾港口和海运便利条件,面向东盟和海外市场,实现“海外资源—广西加工—全球市场”高效流转。
“多组团”即桂北组团、桂东组团、桂西组团。桂北组团以柳州、桂林、来宾为核心,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新能源材料、机器人及重大装备材料产业。桂东组团以梧州、贺州为核心,梧州重点发展再生关键金属循环利用产业以及稀土新材料产业,贺州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桂西组团以百色、崇左为核心,百色重点发展锑基新材料、稀土铝等合金材料和镓资源提取回收,崇左重点发展稀土分离、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
报纸版面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