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从长白山到联合国:“吉字号”叩开世界之门)
近日,一场中医药文化盛宴让长白山人参走进了联合国万国宫的展厅。外国使节与嘉宾对这份来自东方的厚礼连连赞叹,与万里之外的长白山森林形成时空勾连。
这扇“世界之门”的开启,并非偶然,背后是吉林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与品牌远征。“十四五”期间,吉林正式开启了这条从依赖地理禀赋的“原字号”,到依靠产业升级的“吉字号”,赢得了全球认可的“国际字号”的跃迁之路。
吉林省的广袤黑土、丰沛水源、鲜明四季温差,雕刻出东部山珍、中部畜产、西部杂粮的物产版图。在这片生态沃土上,人参、梅花鹿、木耳等“吉字号”王牌产品,不仅是优质特产,更是蕴含深厚文化与健康价值的“东方瑰宝”。长白山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全球人参黄金产区不可复制的支撑,成为“吉字号”最深厚的根基。
图片来源于吉林省人参专班
好资源不等于好生意。
过去,吉林特产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将“特”字擦亮成“牌”,成为必须破解的发展课题。
这场变革,始于深刻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升级。
2002年,“吉林长白山人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声号角吹响品牌化征程。尤其是去年以来,吉林省委围绕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并部署系统性规划,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而“吉字号”专班的建立,为这场变革注入了关键的推动力。
2024年9月,吉林省委组建人参工作专班,以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转方式,一体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成立以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对人参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展系统重塑。通过编制《长白山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修订《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健全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化种植体系、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和品牌营销体系这“四大体系”,用改革的思路破解了许多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图片来源于省商务厅
•标准先行。建立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的标准化、可追溯体系,为“吉字号”拿到了国际市场的“技术护照”。
•科技赋能。让传统特产焕发新生。长白山人参产业集团以科技为引擎,深度融入全球大健康产业浪潮。目前,已开发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类产品共3720种,并聚焦制约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要素保障,重点人参企业稳生产稳运行。
•品牌叙事同样至关重要。在专班推动下,持续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从“卖原料”到“卖品牌”“卖文化”的转变,为产品注入了灵魂。今年9月,在吉林官参局文化展馆,哈萨克斯坦《今日丝路报》主编陈志杰手持复原的铜制秤具称量人参的场景,正是吉林人参文化走向国际的最新注脚。
从“特产”到“精品”,“吉字号”宝藏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年初,人参工作专班升级为吉林省“吉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吉林的“吉字号”品牌矩阵持续壮大与夯实。在吉林大米、鲜食玉米、长白山人参、梅花鹿等核心品牌引领风潮的同时,一批特色产品也正加速崛起,为品牌注入新活力。
今年2月,延边黄牛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斩获“最受欢迎产品奖”,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为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图片来源于听见长春
与此同时,梅花鹿产业正上演一场现代版“庖丁解鹿”——深加工企业通过分子萃取技术提炼活性成分,开发靶向养生的功能性鹿茸胶囊;利用生物发酵工艺,将传统鹿血酒升级为小分子肽饮品;甚至将鹿骨中的胶原蛋白“唤醒”,变身抗衰老的美容圣品。
今年3月,在“吉品臻选”吉林省林特产品专场推介会上,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希江强调,吉林正加快建设“吉祥森林四库”,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富民强省的绿色产业,打造集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积极迈进。
不久前,“丰满鲤鱼”“通榆小米”“集安人参”“集安林蛙”“图们鸡蛋”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跻身“国字号”朋友圈。
至此,吉林省拥有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已达72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吉林省得天独厚的“吉字号”宝藏,正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变革的成果,正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并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中国吉林网 王昕拍摄
目前,吉林省与人参主销区保持密切联系,吉浙合作、吉粤合作等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大力推动吉参“南下”。
今年5月,在香港维园举办的“人参之约”推介会,集中展示百余种吉林特色农产品,其中人参已成为吉林对香港出口的三大商品之一,2024年出口额超2500万元。
11月7日,在上海进博会上,长白山人参携多元制品与专利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成为全球观众聚焦的“中国名片”。
数据见证着“吉字号”的破圈之旅:
2024年,吉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1.3亿元,人参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
2025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农林牧渔业实现全面增长,总产值增速达4.4%。
全省人参主要产区综合产值达到694.3亿元,同比增长32.1%。
站在新的起点,“吉字号”正从“叩开门”向“走进去”深化。
图片来源于吉林省“吉字号”专班
10月29日, 当长白山人参走进了联合国万国宫,外宾们通过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人参采参习俗”讲解,深入了解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的悠久历史,也意味着“吉字号”从长白山的静谧到联合国舞台的璀璨,完成了一次完美跨越。
这扇世界之门已然开启,门后的征程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以“吉致吉品”为帆,以黑土地的深厚底蕴为船,凭借专项改革的系统推进、持续向好的经济数据,以及日益壮大的“国字号”产品集群,“吉字号”的品牌故事,正在成为世界消费版图中一个响亮的新章节,为全球消费者贡献着独特的“吉林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图片来源于中国吉林网资料图
初审: 赵鹏 复审: 李超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