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键词读懂“十五五”|“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彰显中国经济开放共赢性)
央广网北京11月9日消息(记者文峰)“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未来五年,中国如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开放是把握大势、破浪前行的坚定抉择。高水平开放成为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说,“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为东道国纳税3000多亿美元、带动大量就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他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围绕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外贸体量增大,结构更加优化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累计总数达311个,基本形成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格局。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服务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彰显中国经济开放共赢性。《建议》的相关部署表明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崔凡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锚,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前,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额47791.7亿美元,同比增长9.8%,近10年年均增速9.2%,高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速,占服务贸易比重超54%。
与之对应的是,2024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4067.2亿美元,同比增长5.4%,贸易顺差587.1亿美元。今年9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博览会发布百余项中国首发、亚洲首秀、全球首展技术产品,集中呈现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技术、产品,吸引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9362.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6015亿元,增长14.4%;进口33347.2亿元,增长2.8%。“相关数据凸显了我国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反映了我国外贸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崔凡表示。
“一带一路”、进博会等平台持续赋能
平台是贸易的载体。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数据显示,今年的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组建了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到会洽谈采购;专业观众注册达到44.95万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是唯一举办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向全世界开放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大、成长预期好。本届进博会将推动共享创新成果,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八年来,进博会直接扩大了中国的进口规模,更好满足了国内消费市场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表示。
不久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介绍说,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了6.2%,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2025年以来,海关总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口部门共签署了100余份合作文件,其中农食产品准入文件70余份。我国农产品进口值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占到了69.1%,比重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202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沿着“一带一路”这条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中国制造”有效对接共建国家生产、消费需求,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也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年,共建“一带一路”“硬联通”扎实推进,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钱凯港、蒙内铁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驼队”。“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借助中欧班列拉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向西开放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平衡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农业、教育、医疗、减贫等领域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
开放政策不断跟进发力
出入境旅游是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出入境政策是服务贸易等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其中包括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等。
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全力促进高水平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新时代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分7批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等开放高地建设加速,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减至29项,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清零”,服务业将继续扩大开放。可以想见,未来五年以及更长的时期,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与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