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作伴好还乡丨辞职种地的“90后”,在忙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艺 王高原 长沙报道
“来来来,尝下我们的桃子啊,又脆又甜。”
35岁的孙立亚戴着草帽,捧着刚从自家果园摘下的果子,弯弯的眼角里,藏着这些年摸爬滚打的创业故事。
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莲华村的湖南科盛果园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她的创业基地。
“好多人说我是瞎折腾,可越是没人干的事情,我越要干好,要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行业。”话语里满是笃定。
当过大学教师,在外摸爬滚打了七八年,孙立亚怎么也没想到,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她,会放弃稳定工作辞职进村,和土地“打交道”。
孙立亚在果园内拍摄宣传视频。受访者供图
2020年,孙立亚刚创办湖南科盛果园有限责任公司时,质疑声如山间的风,一阵接一阵,没人相信一个没干过农活的“90后”能种好水果。
与其多费口舌,不如靠事实说话。不过想要建设好果园却没那么简单。起初,孙立亚连地里怎么起垄,垄与垄之间要间隔多少都不知道。
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她经常去请教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多次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将病虫害、防冻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一头扎进水果种植的钻研里。
白天,她在基地里压枝、备肥,观察果苗生长状态;夜晚,也总盯着天气变化,生怕突如其来的降温影响果苗。在春夏秋冬的交替里,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细致活儿。
2022年底,第一批西柚挂上枝头,产量达2万余斤,营业额20多万元。这是她第一次尝到创业成功的“甜”。西柚的果肉轻轻一咬,汁水裹着阳光的清香在口腔绽开,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种植时不能掉以轻心,如何施肥、修枝、选花,都需要根据每棵树的长势‘私人定制’。”孙立亚说,水果种植需要栽苗、培土、施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仔细。
如今的孙立亚,对于水果种植技术侃侃而谈,但也时常踩坑,只能边种边改进技术。
“搞种植,天气是最大的变数。”孙立亚搓了搓双手,说起自己最难的时候。“刚开始,由于没有种植经验,给所有的树苗套上编织袋防冻,结果昼夜温差大,导致不少树苗闷死。”
去年年初,受极端天气影响,柚园减产近90%。“看着那些果树一夜之间全没了,都要崩溃了。”减少的不仅是柚子的产量,柚果品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当时,湖南省农科院和天心区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对我们开展了技术帮扶。”在科技特派员建议下,2024年4月,科盛果园开始向智慧果园转型,丰富果树品种,并在剪枝、病虫害防治方面实施专业指导。
以前凭经验,看天吃饭,现在靠科技,智慧赋能。目前基地已建成有水肥一体灌溉、绿色无尘观光道、可视溯源追溯等六大智慧农业体系。
“如今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远程操控灌溉、查看基地情况,特别方便。”孙立亚说,这些技术将大大减少人工成本,节省肥料用量、灌溉用水量等。
市场调查、选定水果品种、与专家交流、产品销售……从一开始的水果种植“小白”到如今的“半个行家”,孙立亚的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为当地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果园的产量还不错,目前已达9万斤,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前来采摘。”孙立亚笑靥如花。
对于充满干劲的孙立亚来说,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从去年开始,她将目光放在自媒体平台上,“90后教师辞职回村种地日常”等系列短视频的推出,为果园带来不少人流量。
游客在果园内体验采摘。受访者供图
人流量的增加,让孙立亚更加闲不下来。在基地里,有这样一份“甜蜜月历”:4月至5月红妃樱桃,5月至6月早美脆桃,7月至8月蜂糖李,9月至10月太秋甜柿……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果摘。
“这是因为我们在水果品种选择上尽量错开成熟期。”孙立亚说,目前流转土地近200亩、涵盖24多个品种的精品水果种植基地,是集亲子体验、研学教育、农业科普培训、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综合体。
她看着眼前的一片果树,感慨道:“农业光靠情怀还远远不够,要实打实的精细管理,把每一棵树种好,结出好果子,这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