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歌声里的新生!贵阳“残疾人之家”:让生命重新绽放)
央广网贵阳11月4日消息(记者杨贇 实习记者周丽)在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三楼教室里,一阵阵歌声悠扬飘荡。声乐老师谢刚坐在钢琴前,带领着上百名残疾学员齐声歌唱。学员中有的视力微弱,有的听力受损,有的肢体不便,但每一句歌词他们都唱得格外投入,句句直击心灵。
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这个被学员们亲切地称为“残疾人之家”的地方,是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下属单位。中心长期组织和实施残疾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培训,致力于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机会,助力残疾人群体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学员在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打乒乓球(央广网发 周丽 摄)
“我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希望引导他们抒发情绪,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谢刚说,他在这里教学已有十余年,尽管在外也开设课程,却始终把中心的课程放在首位。
学员们在声乐课上齐声歌唱(央广网发 周丽 摄)
59岁的胡艳芳是声乐班的学员之一,她左眼先天性弱视,平时写字吃力,生活各方面也有诸多障碍,但唱歌能够让她忘记烦恼。“这里的老师教得好。我以前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来这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开朗了。”胡艳芳笑着说,“班上还有一些患有听力障碍的学员,即便唱不准音调,也乐在其中,每次都全身心投入,我们都为他高兴。”
学员们在声乐课上齐声歌唱(央广网发 周丽 摄)
据了解,该中心目前开设书法、美术、声乐、法律、电脑、乒乓球、飞镖、象棋八大课程,所有师资和教学器材均由财政保障,课程全部免费。目前参与培训的人员以中老年残疾人为主,课程安排密集。
“我们的学员主要是通过基层推荐、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只要具备基本往返能力,都可以随班就读。”该中心主任万代宏介绍。
除了日常培训,该中心还组织残疾人参与各类赛事与展演。仅在今年,中心就开展了涉及300名残疾人的文体艺术培训,文化艺术课程累计培训5200人次,群众性体育课程累计培训800人次。在贵阳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作品展、贵州省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中,学员获得了诸多奖项。
飞镖培训教室(央广网发 周丽 摄)
书法培训教室(央广网发 周丽 摄)
据了解,中心即将搬迁至贵阳市云岩区中山西路附近,与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贵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部、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等单位集中办公,以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搬去新址之后我们将采用更智能化的设施,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万代宏表示。
“在这里,我们收获更多的是互相给予的力量。”正如胡艳芳所说,在这个充满歌声的教室里,每一位学员都在音乐中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声音——那不仅是旋律,更是生命重新绽放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