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 | 从石槃陀到孙悟空:探寻榆林窟里的《西游记》故事源头)
光明网讯(记者张魏桔)在甘肃瓜州以南70公里的榆林河峡谷,有一座与莫高窟齐名的艺术宝库——榆林窟。它静立于两岸峭壁,因榆树成林而得名。
10月30日,在“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媒体团走进榆林窟,探寻镌刻在石壁上的经典故事。
图为榆林窟(光明网记者张魏桔/摄)
作为敦煌石窟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窟历经唐、五代、宋、回鹘、西夏至元代的持续营建,虽开创年代成谜,却以43个洞窟、逾5200平方米的壁画,默默见证着丝路文明的交融与传承。
榆林窟中的不少壁画因地处偏僻,躲过了战火与破坏,颜料中的铅氧化较慢,至今保持着鲜亮的色彩。1961年榆林窟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中的取经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这些精美壁画中,隐藏着一段《西游记》故事源头。在第3窟西壁南侧的《普贤变》中,藏着一幅取经图:玄奘与猴面行者双手合十祈祷,似是取经归来拜别菩萨,被学界视为是《西游记》故事在图像上的早期形态之一。
图为取经图细节(敦煌研究院供图)
这幅《玄奘取经图》背后的历史线索,指向的是不远处在戈壁中已屹立1700年的锁阳城遗址。据记载,玄奘西行至瓜州时曾受阻被困,一名叫石槃陀的胡人前来拜师玄奘并护送他出关。这段故事历经民间传说的演绎与艺术的提纯,石槃陀与他的枣红马,逐渐幻化为孙悟空与白龙马的形象,走进了《西游记》的不朽篇章。
图为取经图细节(敦煌研究院供图)
历史成了艺术的源泉,画匠们将这段故事融入壁画创作,榆林窟用独特的方式,将丝路历史、佛教文化与民间传说串联起来,仿佛触摸到了《西游记》故事的源头。
与莫高窟相比,榆林窟更显宁静。走进榆林窟,可以领略到丝绸之路上中西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西夏时期社会生活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
[ 责任编辑:产婉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