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皖中评:网络直播打赏很“上头”?该泼盆冷水了!)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章平周(资深时评员)
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4方面突出问题。(10月28日新华社客户端)
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网络打赏自有其行业逻辑。或是为知识分享付费,或是为情绪价值买单,相对一般的消费行为,网络打赏更强调非强制性,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媒介化进程逐渐深入的缩影。只要守住合规底线,就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然而,在平台提供的PK、榜单等机制下,“假恋爱”“卖惨”“私发私密照片”“承诺高额返现”等各类诱导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发。
漫评:“擦边”团播的“吸金路”该断了。合报萌小包政经漫话融媒体工作室出品,朱芳颖/策划 洪孟晨/手绘
对个体而言,巨额打赏导致家庭财产损失、债务危机甚至心理崩溃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未成年人而言,直播间成为诱导其模仿成人行为、盗用家长账户、陷入情感操控的“陷阱”,严重扭曲其价值观与金钱观;对老年人而言,虚假“亲情陪伴”“公益慈善”等话术精准收割信任,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与情感伤害。某些直播内容充斥性暗示、暴力化、赌博化倾向,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让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通过专项整治,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4方面突出问题,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播打赏管理功能,加强直播打赏营利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直播生态,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严打“翻牌选妃”“跪爬嘶喊”等低俗玩法,重拳整治利用AI伪造身份、虚构悲惨剧情骗赏的行为,直击内容生产端;针对未成年人打赏的专项治理,则强化平台责任,推动建立更高效的退款机制与身份识别系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制度性保护;针对“以打赏排名引流”“打赏获特权”“PK验资局”等刺激非理性消费,需要打破“流量—打赏—排名”的恶性循环。
通知强调“形成长效治理”,要求压实平台、主播、MCN机构三方责任,推动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这表明专项行动,只是治理的开始,在于推动建立制度和长效治理。平台需完善审核标准、优化打赏规则、健全投诉机制,不能只做“流量中介”而逃避管理责任;MCN机构作为主播背后的推手,也必须为其策划的违规行为承担连带后果。这种全链条追责体系的构建,将有效压缩灰色操作空间,倒逼行业自律。
筑牢直播打赏治理防线,还需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加强跨部门协同,提升技术监管能力,对新型变种保持高度敏感;平台要主动优化算法推荐逻辑,减少低俗内容曝光,提升优质内容权重;家庭与学校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理性消费观;公众也应提升辨别能力,拒绝为“情绪价值”过度买单。
给“上头”的网络直播打赏泼一盆冷水,不是要浇灭创新的火焰,而是让其在理性的轨道上,走得更远、更健康。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