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加快绿色转型 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良好生态环境源源不断释放经济价值。广袤神州大地,绿色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展望“十五五”,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把“利剑”高悬,再到河湖长制、林长制的全面推行,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制度安排,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困境,压实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着眼未来,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践行党的使命宗旨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地方落地生根,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根基。
持续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截至目前,已培育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我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含绿量”与“含金量”得以同步提升。着眼未来,要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前沿科技引领下的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绿色技术与数字、生物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新一代前沿技术全面赋能绿色转型发展,前瞻性布局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有效激发制造业绿色内生动力,真正让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凝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行动。“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注册环保志愿者超2000万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年均参与人次突破1亿。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受益者。今日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色发展的基础、生态文化的底蕴更为坚实,一条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江河,让亿万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着眼未来,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制度,推广碳普惠等创新举措,让每个公民都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同时,加强生态文化培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