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质新造·兵团丨创新驱动 绿动未来)
This is a modal window.
网络错误导致视频下载中途失败。
Error Code : 14
Error Type : HLS_NETWORK_ERR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五家渠10月29日消息(记者丁安 郭璁悦) 在新疆五家渠市,从激光技术的璀璨光芒到煤化工产业的绿色蜕变,兵团正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走进新疆天山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场静谧而深刻的技术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面貌。
激光切割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激光切割头如灵动的舞者,在金属板材上精准雕琢,瞬间绽放出璀璨的火花。这背后,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激光智脑”系统在发挥着核心作用,它如同激光装备领域的智慧大脑,引领着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激光智脑”系统不仅实现了加工路径的智能优化,能够根据不同材料和加工需求自动规划最优切割路线,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更令人惊叹的是,该系统还具备预测设备损耗、自动调节参数的功能,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判故障,将良品率提升至99.8%,这在传统制造领域是难以想象的成就。
激光切割出来的零件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我们给激光装备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韦海峰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这套智能系统不仅提升了加工效率40%,降低了能耗18%,还通过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从单机智能到产线协同的重大升级。它能够联动上下游设备,自主进行生产排程,实时反馈质量数据,构建起“装备、工艺、服务”一体化生态体系,为兵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激光切割设备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激光技术的注入,如同为兵团传统制造业插上了翅膀。在新疆某设备企业的生产车间,引入天山激光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中心后,产品合格率从85%跃升至98.5%,年节省返工成本超过200万元。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激光技术不仅改变了工艺,更重构了企业的生产逻辑。”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明军说。
天山激光产业园作为产业生态圈的核心,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平台,通过“一圈四链”模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在五家渠市,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以煤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燃料到材料,从“黑色”到“绿色”,新业能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煤化工的创新之路。
走进新业能化的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个产品的生产数据,整个生产过程宛如一场精密的“分子魔术”。
从原煤入炉到精细化工产品下线,每一环节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力量。公司拥有的111项技术专利,特别是核心“碎煤加压气化综合利用工艺”斩获中国发明专利银奖,为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与附加值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的生产装置 (央广网记者 丁安 摄)
“我们将每块煤都‘吃干榨尽’。”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与数字化部(技术中心)部长宋永超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从基础甲醇到高端聚甲醛的完整产品链,不仅展示了煤化工的深度加工能力,更体现了企业对环保与效益并重的坚持。
新业能化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更是令人瞩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废气制氢,利用废热发电,捕集利用二氧化碳,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2023年,企业环保绩效获评B级,多项排放指标优于国标,成为兵团绿色转型的典范。
“我们投入14亿元推进节能改造,这不是负担,而是新的竞争力。”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总监党燕青的话道出了绿色转型的真谛。全国煤化工行业首套VOCs火炬气回收装置的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减排污染物140余吨,同时副产蒸汽12万吨,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厂区内的VOCs火炬气回收装置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兵团的传统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激光技术的璀璨应用到煤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兵团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这条创新驱动、绿动未来的发展道路,不仅为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兵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