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以实干赢未来 用担当写新篇)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使命。从民生改善到科技创新,从区域协调到绿色转型,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行动派的姿态、实干家的担当,才能在新时代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案。
实干、担当,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要将宏伟蓝图精准转化为可操作、可考核的施工图。当前,从促进共同富裕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战略部署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在推进乡村振兴时把政策资源精准滴灌到发展急需处。就像老旧小区改造中广泛推行的“共同缔造”模式,正是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民生工程真正契合群众期盼。这种真抓实干,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让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新挑战,更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攻坚克难。无论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还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无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守护绿水青山;又如改善民生,需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逐个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难题。如此,彰显的正是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展现的是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和担当精神。
发展环境在变,任务要求在变,工作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实干,要把握规律、创新方法的智慧。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施策。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基层协商机制,让民意沟通更顺畅、决策更科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时,既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也要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争做中国式现代化航程上最奋楫争先的“水手”。既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在田间地头感知民生温度,在社区小巷体察群众需求;也要主动到困难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应对重大挑战中锤炼党性;更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将“十五五”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用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历史从不辜负实干者,未来永远属于行动派。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我们必将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行,赢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