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评中国】把节粮减损意识融入日常与点滴)
10月16日是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各地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把节约粮食、减少损耗作为重要途径,巩固提升粮食节约减损成效,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汇聚各方合力。
树立节粮减损意识。在我国粮食接连实现丰收情况下,依然强调节粮减损,寓意深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受耕地、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粮食安全之弦始终不能松;从粮食全产业链条看,我国的损耗率依然较高。据悉,到2035年,如果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078亿斤。对此,各地要压实责任,推进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树立节粮减损意识,坚持开源节流,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切实耕好“无形粮田”,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汇聚节粮减损合力。节粮减损要把握关键重点。农户储粮方面,要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升科学储粮意识,改善条件,降低储粮损失率。粮库储粮方面,要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提升粮仓关键性能,控制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企业储粮方面,要加强政策性粮食仓储管理,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让粮食储存减损降耗更加有效。各地要把反食品浪费贯穿种植、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激发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团体、消费者等众多主体活力,齐心协力,汇聚节粮减损合力。
提升节粮减损成效。节粮减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拿出务实举措,把节粮减损落到实处。各地要强化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推进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要引领粮油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挖掘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要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粮食节约减损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制定和完善节约粮食、减少损失损耗的相关团体标准。要推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全谷物产业,促进居民营养健康和粮食节约减损。(张闲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