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凝聚民族奋进力量是对“九一八”最深沉的铭记)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代表中华民族14年浴血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艰苦历程的警示钟撞响14下后,9时18分,全国百余座城市将与沈阳一道同时拉响防空警报,主要街路的机动车停驶鸣笛,火车、轮船也将拉响汽笛,共同参与纪念活动。庄严、肃穆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座抗战文化地标走向全国,警示民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9月17日《光明日报》)
九十四载沧桑巨变,警钟依旧穿透时空。这一刻,山河同悲,历史回响——我们以庄严仪式唤醒民族集体记忆,更以深刻反思凝聚自强不息的力量。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是从抗战文化地标走向全国的精神洗礼,是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永恒命题的铿锵回应。
铭记历史,是民族觉醒的基石,更是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沈阳残历碑上字字泣血的铭文,记录着“夜十时许”的民族苦难;中共满洲省委“9·19宣言”的疾呼,彰显了危难时刻的初心理想。94年过去,柳条湖畔的枪声犹在耳畔,它警示我们:山河破碎之痛,必须永镌心间;民族屈辱之殇,终将化为奋起之力。唯有从历史中汲取清醒与坚韧,才能避免遗忘和重蹈覆辙,让觉醒之火代代相传。
不屈抗争,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更是命运转变的力量源泉。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从一盘散沙到万众一心,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强,抗战胜利彻底扭转了民族的命运。这种在绝境中迸发的韧性与不屈,至今仍澎湃于民族血脉之中——它是今日中国直面风浪的底气,更是我们守护和平、捍卫主权的根本依托。
自强不息,是民族复兴的使命,更是时代变局中的必然担当。昔日硝烟虽散,但霸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仍在涌动。民族复兴的长征注定不会是坦途,中华民族也将面临新的时代使命。我们需要在年年拉响的警报中,去擦拭那个从苦难中得出的历史教训,更需自立自强、团结不屈,在世界大变局的狂风暴雨中守护山河无恙。
仪式传承,是民族记忆的延续,更是凝聚共识的文明火炬。从沈阳到全国,从松花江畔到珠江之滨,警报声声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者的鞭策。94年时光未曾淡化记忆,反而让历史教训愈发清晰。年复一年的鸣警撞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历史课,它擦拭着民族精神镜鉴,让一代代人在回望中坚定初心,在反思中锚定未来。
“九一八”永远不是尘封的日历,而是常鸣的警钟。最深沉的铭记,绝非停留于悲愤,而是将历史伤痛转化为奋进动力;最崇高的致敬,不仅是告慰英灵,更是以今日之自强捍卫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山河。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凝聚不可撼动的民族意志,以团结、自信与担当,走向中华民族更加光明辽阔的未来!
作者:久泰平
(编辑:崔凤娇 责编:田莉 校对:文骥 审核:周牧)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