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让文明在数字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9月1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如期启幕。全球近百家顶尖机构参展,系统呈现古籍、文物、古建遗址和非遗等领域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传承的创新成果,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焕发新生。
西安碑林的《多宝塔感应碑》在屏幕上重现笔锋流转,三星堆青铜神树借助裸眼3D技术动态呈现纹饰密码,应县木塔的榫卯结构在数字世界里实现完整“重生”,“坐观式”虚拟现实电影打破传统影院的时空局限……数字时代的浪潮中,要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就需要以数字技术赋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好地守住文化内核、激活时代活力,让文明在数字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数字技术为文明“存档留痕”,让历史光彩永不褪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我国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分布甚广,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一直以来,文化遗产都面临自然与时间的消磨,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就需要以数字技术打破“被动守护”的困境,既记录画面的色彩与笔触,还原矿物颜料成分与配比,又构建“虚拟档案库”,以技术力量为文明“定格”,让文明光彩跨越千年,真正被看见、被理解、被传承。
数字技术为文明“搭桥铺路”,让文化光彩触手可及。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离不开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借助5G、AR、VR、人工智能、直播、元宇宙等新技术,为文明搭建一道“数字之桥”,跨越山川湖海与时空阻隔,让文化传播突破物理边界,让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能参与、能创造、能亲近的生活元素,让文化光彩抵达每一个角落。比如,打开“云游敦煌”小程序,全球用户都能“走进”洞窟,近距离感受飞天伎乐的灵动;登录“故宫名画记”,可缩放赏析书画的笔墨细节,仿佛置身珍宝库房;线上非遗课堂将苏绣针法、皮影制作拆解为视频教程等,让文化资源从“小众风景”变为“全民共享”,使文明光彩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数字技术为文明“赋能创新”,让时代光彩叠加绽放。文明的生命力在于生长,数字技术以创新之力,为古老文明注入时代活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就需要让文明的历史底蕴与当下的潮流元素相互交融,让沉淀千年的文化光彩与鲜活的时代光彩叠加绽放。数字化赋能,让文明在传承中吸收时代养分,在创新中坚守历史根脉,让文化瑰宝焕发新生机,就需要用创新形式传递文明内涵,用时代语言讲述传统历史,让文明在创新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绽放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新光彩。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数字时代为文明传播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要让跨越时光的数字之光,照亮历史肌理,点燃当下的活力,就需要让技术扎根文化土壤,发挥文化遗产滋养人类心灵、凝聚文明共识的作用,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推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中“活”下去、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