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邕城一日: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大江新闻讯 全媒体记者邵平报道: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其间,记者随队参加“云说壮美—相约东博会”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感受南宁文化魅力。
当邕江的第一缕阳光漫过青秀山,我们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这座形如铜鼓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骆越先民的神秘往事。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珍藏着5万余件民族文物,其中346面古代铜鼓堪称“世界之最”。当踏入“穿越时空的鼓声”展厅,一面面铜鼓如星辰般排列,从西汉的冷水冲型到清代的麻江型,每一道纹饰都镌刻着稻作文明的密码。最震撼的是那面云雷纹大铜鼓,鼓身的翔鹭纹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让人不禁想象千年前骆越人祭祀时的盛大场景。
探钢铁动脉
而后,来到南宁国际铁路港,它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国际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在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中欧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的动态闪烁不停。据介绍,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突破100万标箱,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保持高速态势,首次实现年度发送量突破百万标箱,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有力推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寻骑楼里的市井烟火
下午,我来到南宁骑楼文化陈列馆。这座依托清代两湖会馆改建的场馆,宛如一部活态的骑楼史。展厅内,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我了解到南宁骑楼的独特演变,彰显了岭南建筑的风格。最有趣的是“骑楼商业”展区,复原了民国时期的烟火气,柜台里的老药瓶、煤油灯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隔壁的老南宁记忆陈列馆,通过老物件勾勒出邕城的前世今生。在“邕城旧事”展厅,这里有20世纪30年代的南宁地图,中山路、水街等老地名清晰可辨。
老友粉里的城市温度
夜晚,走进三街两巷人民剧院,观看话剧《一碗老友粉》。舞台上,骑楼街巷的实景布置让人仿佛置身中山路夜市。剧中,三位面临裁员危机的年轻人在七叔的老友粉店相遇,酸笋的酸辣、豆豉的醇厚与邻里的温情交织在一起。当七叔传授老友粉秘方时,大家响起一片惊叹。
最动人的是剧终场景:马友峰放弃白领工作,拜七叔为师。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老友粉端上桌,食客们用南宁方言聊着家长里短,“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剧场里流淌。大家在看剧的时候,被幽默的氛围所感染,这部剧展现了老友粉不仅是美食,更是南宁人包容、坚韧精神的象征。
从青铜文明到钢铁丝路,从骑楼烟火到舞台春秋,这一天的邕城之旅,让人触摸到了南宁的深厚文化底蕴。它既是历史记忆的保存者,也是现代生活的创造者。正如那碗老友粉,酸、辣、咸、甜交织,最终化作回味无穷的温暖。这或许就是南宁的魅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