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西这座小县城的跑道为何能通向世界)

刘佳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幸
13秒38!8月15日,沈阳奥体中心呐喊声震耳欲聋。16岁安福女孩张可依如闪电般冲过女子100米栏终点线,将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100米栏金牌稳稳攥在手里。
12天后,在内蒙古包头举办的第33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上,张可依又以13秒35的成绩夺冠。
两周内,两次刷新江西省青少年跨栏纪录。当这名小将站上领奖台,千里之外的家乡安福沸腾了:“我们县又出田径冠军啦!”
从奥运冠军刘虹到田径新星张可依,这个小县城的田径故事,从来都不是偶然。这背后的密码,藏在几十年的坚持中。
系统培育为孩子铺设“双通路”
“安福能出刘虹、张可依,可不是碰运气,而是几十年攒下的硬底气。”安福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校长李良指着楼下挥汗训练的少年,语气里满是自豪。
回溯到2008年,安福斥资4亿元修建体育场、泸水河游步道时,不少人嘀咕:一个小县城搞这么好的体育设施,不是浪费钱吗?如今,全县1229个体育场地、人均2.64平方米的运动空间,成了最有力的回应——这里每一寸跑道都在悄悄孕育着希望。
走进李良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把“田径人才培养路径”画得明明白白。“核心就是‘好教练带出好队员’,体教融合必须落到实处。”李良指着图解释,现在学校有12名专业教练,他们摸索出一套“三线选材法”。赛场海选,从校园运动会、全县体育大会里挑好苗子;教练下沉,体育老师、体校教练蹲点学校,看体育课上谁爆发力强、耐力好;开放平台,想练田径的孩子,随时能来体校试训。
截至目前,安福已经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了60多名运动员,省运会上拿过6金3银3铜。体校办公室的木柜里,奖杯、奖状堆得满满当当,全是小县城的“田径勋章”。
“我们给孩子铺了‘双通路’。”安福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体校联合刘虹田径学校、中小学,搞“竞技+高考”双选项,“就算走不了专业运动员路,也能靠体育特长考大学。上级队都说我们输送的孩子底子扎实、适应快,特抢手。”
体育新星接过奥运冠军的接力棒
说起安福田径,绕不开奥运冠军刘虹。1987年,刘虹出生在平都镇罗家村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她有些淘气,精力十足,像个假小子,常被班级选派去参加运动会。上初二时在学校运动会上,她被体育老师邹桂林一眼看中:“这孩子耐力好,是练田径的好苗子。”
那时没有专业场地和装备,刘虹每天凌晨四五点起来,沿着马路、山路训练,一星期能跑烂一双鞋,却从不说苦、不喊累。2002年初中刚毕业,她代表吉安市参加省运会,一口气拿了女子3000米、5000米竞走两块金牌,还破了两项纪录。
2006年,19岁的刘虹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以45分12秒84的成绩夺得女子万米竞走冠军。刘虹此后四次征战奥运,2016年里约奥运会摘金,2015年还打破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成了中国田径的骄傲。
载誉而归的刘虹心系家乡体育事业发展。2019年,她在家乡支持下创办刘虹田径学校,丈夫刘学当总教练,把先进训练方法带回家乡。她常回校指导孩子们:“仅仅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怕吃苦、肯钻研,安福的跑道能通向世界。”
在刘虹的影响下,16岁的张可依接过了接力棒。2009年出生的她,五年级时被选入体校短跳跨队,跟着教练胡东海训练。进入城东学校就读初中后,她专攻100米栏。
“这孩子接触100米栏才两年多,协调性、爆发力比同龄人强一大截。”省队教练罗建提起张可依就赞不绝口,“为了让她适应成年栏(83.8厘米),我们专门制订计划,调过栏角度、优化步频,没想到她跑出了13秒35,提前实现‘跑进14秒’的目标。”
张可依的偶像是刘虹和亚运冠军林雨薇。“去年看林雨薇姐姐亚运会夺冠,我就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她一样?”小姑娘笑着说,每次练到快撑不住,就翻出林雨薇的比赛视频,“她落后时也不慌,我要学习她的沉稳。”
安福田径未来可期
在安福,刘虹、张可依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当地田径全面开花的缩影。
近年来,安福把体校打造成田径培养龙头,2019年投入1200多万元建新体校,添置大批体育器材;采取“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用”的方式,与中小学、职业中专合作,共享资源培养田径、乒乓球、足球苗子。县里还出台体教融合方案,把田径、篮球等10多个项目搬进中小学课堂。
赛事也办得热火朝天。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的青少年“希望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成了“选苗大平台”,如今已实现田径运动项目跑、跳、投全覆盖。班级赛、学校赛常态化,孩子们在操场上撒欢奔跑时,教练就蹲在边上“瞅苗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省第十七届百县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刘雨晴获得女子3000米竞走金牌、1500米银牌,颜美玲夺得女子1500米金牌,刘博文获男子跳高银牌;2024年省第十八届百县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伍婧雯、颜美玲等又拿了4金1银,安福连续两年捧回团体总分一等奖。
张可依夺冠后,体校门口更加热闹。“我家孩子看了可依的比赛,非要来练田径。”市民王女士笑着说,“练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炼孩子的毅力。”
清晨的县体育场,总能看见跟着教练训练的孩子。12岁的陈玥茜来自城东学校,专攻短跑和跨栏;山庄初级中学学生刘子练习竞走,“以前我喜欢在田埂上自由奔跑,教练去学校问我想不想当体育特长生,我毫不犹豫就来了。”
“女子100米栏黄金年龄从18岁开始,可依还有很大潜力。”罗建对张可依充满期待,“她有天赋还肯吃苦,保持状态,肯定能站上更高的舞台。”
而安福田径的未来,更让人期待。从邹桂林到胡东海,从刘虹到张可依,一代代人把经验、精神传下去,就像泸水河的水,源源不断。
清晨的阳光洒在跑道上,少年的脚步声清脆有力。他们中,或许会有下一个刘虹、下一个张可依,或许会在新项目上创造奇迹。
安福田径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陈笑笑
审核:任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