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早安云南·云游】白族扎染:在苍山与洱海间染一抹蓝)
行走在大理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常常会与一抹亮眼的蓝色相遇:沿街的小店中蓝色的布偶歪头注视着游人,蓝白色的裙摆被风吹起一道弧度……苍山洱海之间,白族扎染技艺静静流淌了千年。

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的扎染布 图源:“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
扎染,起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项技艺从中原传播到西南,并在大理扎根发展,成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白族扎染技艺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扎染工坊 图源:“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
扎染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和流程,选用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用针线缝扎出图案后,再浸入从板蓝根中提取制成的染料里,再经过蒸煮、晒干、拆线、固色等环节后,一块蓝白交织的白族扎染便呈现在眼前。
手工制作的不可复制性使得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是完全相同的设计和同样的步骤,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作品,这便是扎染的有趣之处,也是创作和艺术的迷人之所在,许多海内外的艺术家被这一抹蓝色吸引,纷纷赶赴大理,让自己的艺术灵感在染缸中反复浸染。

蓝白之外飘起的红 图源:“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
传统的白族扎染以蓝、白两色为主,但在传统之外也在不断创新。许多扎染作坊开始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平直的几何线条为传统的纹样注入了设计感,而来源于苍山草木、咖啡、栀子果、藏红花、苏木等当地风物的一系列新染料,也为在经典的蓝白配色外为扎染制品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游客游玩至喜洲镇,除了乘坐小火车穿行于稻田间、行走在古镇中欣赏充满水墨情调的白族民居外,还可以寻访周城村这一被誉为“中国白族扎染艺术之乡”的宁静村落,这里拥有600余年的扎染历史,至今延续着“家家有染缸”的传统。

琳琅满目的扎染店 图源:“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
走进一处白族院落,与蓝天白云相映的扎染布首先就吸引了游人的眼球。大大小小的扎染店陈列柜上,憨态可掬的扎染玩偶睁着圆溜溜眼睛与游人打招呼,各具特色的扎染长裙、衬衫、布袋等被挂在衣架上,仿佛将洱海的蓝也挂在这方天地间。
在扎染体验工坊设计师的指导下,前来体验的游人们可将经典的蝴蝶、花朵纹样、或是天马行空的抽象图形“付诸于染缸”,一针一线的缝缀,一遍遍浸染的重复、阳光下耐心的等待……艺术与文化在蓝色中流淌,古老的技艺从今天走向明天。

屋舍间的“蓝天白云” 图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长于大理山水之间,生于白族居民的巧手之下,扎染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传承的见证,是一种宁静与专注的生活方式,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旅居在这方土地,不妨放慢脚步,拿起针线,在染缸中浸染手中的布匹,将属于自己的一笔留在大理白族扎染长长的画卷上。
资料:“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朱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