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天府评论:礼赞“诚信之星”,凝聚筑梦新时代诚信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推动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2024年“诚信之星”。
翻开这份沉甸甸的名单,我们看到的不是高不可攀的道德完人,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山西的刘平贵、李继林夫妇在粮站倒闭后主动偿还百万债务,用14年光阴兑现“欠债还钱”的朴素承诺;内蒙古牧民阿迪雅38年如一日守护边境线,将“守护祖国”的誓言刻进岁月的年轮;黑龙江投递员王秀珑在极寒之地架起“鸿雁传书”的诚信桥梁,零下50摄氏度的风雪从未阻挡她准时的脚步。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诚信的温度。这里面没有抽象的教条,只有具体而微的行动,是困境中的坚守,是诱惑前的定力,是岁月里的执着,是最平凡却最动人的力量。
当“套路”取代真诚成为交易潜规则,“流量”碾压底线演变为生存法则,这些“诚信之星”的坚守更显珍贵。上海民警姜经纬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用行动证明“人民警察为人民”不是口号;江苏退役军人於如桂自筹资金建设烈士纪念设施,让红色基因在诚信传承中永续;宁夏村民刘金录三十年如一日赡养非亲老人,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化为现代文明的注脚。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证明:诚信不仅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更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是文明社会的压舱石。当每个人都把诚信当作立身之本、从业之要,整个社会才能筑牢信任的根基。
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发布现场播放了“诚信之星”先进事迹视频短片,“诚信之星”讲述了自己的诚信追求和人生感悟。从广西企业家兰培文以诚信经营守护非遗,让壮绣从濒危技艺变身时尚符号,到江西科学家谢远泰坚守科研诚信三十载,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从重庆居民陈淑梅替子还债的“母爱担当”,到新疆农民付志周三十年治沙播绿的“绿色承诺”……他们的讲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诚信无关地域、不论职业、不惧岁月,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征程中,诚信始终是穿越周期的精神密码,以最本真的道德力量,照亮了新时代诚信建设的坐标系。
礼赞“诚信之星”,凝聚筑梦新时代诚信力量。诚信建设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保障。十位“诚信之星”的故事,是十面映照人心的明镜,更是十座引领前行的灯塔。他们用行动证明: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诚信从未过时;在物质丰裕的今天,精神追求更加可贵。当亿万人民都能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必将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让诚信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最美底色。这不仅是对“诚信之星”最好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最深的期许。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