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博日历丨今日份OOTD——惹火的小皮包,你值得拥有)
“大雪”已过 “冬至”将至
天气越来越冷
我们有暖气、保暖的羽绒服
古人怎么取暖过冬呢?
那可真离不开火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人的取火神器
火镰
这是一只迷你的长方形扣盖小皮包
不知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
顶部的把手、盖面下部两侧的包角
用了如今最火的元素——如意
黑皮上的荷花、菊花由金银丝织成
正中嵌压一只福气满满的花铜蝠
扣盖下接满饰缠枝纹的底梁
铜鎏金的工艺点亮了黑皮的单调
让整个包包十分精致 无比吸睛
今日份OOTD,非它不可!
尺寸虽小,这只“皮包”却大有用途
因为它是古人的生火神器
火镰的包包内部可存放
火石、火绒、火纸或火绳等可引燃物品
底梁下部的矩形片状金属磨板为打磨好的铁条
用皮包裹火镰除了便于携带
还有三个目的
一是为了耐磨
二是在寒冷的冬季取火时
拿在手中取火不致冻手
三是防止火石丢失、火绒受潮
使用时,有点类似划火柴
取一点火绒或火纸
与火石并夹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
右手握火镰对准撞击
火石冒出火花,点燃火绒
从而成功引火
再将冒烟的火绒放在干细茅草中
吹几口气即可产生火苗
加上干枝或干柴等可燃性物质
便可燃起大火
在火柴传入中国以前
火镰是我国许多民族使用的一种传统取火工具
我国至少在宋元时期就有了火镰
元明清时期,火镰非常盛行
是取火的必备之物
在清代,火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军事方面,火镰被用作士兵的必备装备
用于点燃烽火、信号传递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
无论是取暖、烤食还是照明等
火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火镰还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游牧民族将火镰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寓意着对家族和民族的尊重与传承
火镰也成为一种象征和身份的体现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
火镰早被其他更加方便快捷的取火工具所取代
但它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本日历逛遍全国博物馆!
跟着央视新闻规划2025年文博之旅
请戳下方图片链接↓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