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0元拿不出手,最低600”!网友诉苦压岁钱:有的要给10多个小孩发,有的发掉1个月工资)
春节来临,又是给压岁钱的时节了。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升温,显示压岁钱成了年轻人的新焦虑。
“我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我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
专家:相关部门可出台倡导性规范
据中新网,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但一方面会被其他人诟病;另一方面则因为父母不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
年过七旬的周伯表示,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自己挣的主要是种地的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据南都周刊,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压岁钱的初衷也是美好的,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然而,当压岁钱从一种祝福逐渐演变为一种攀比工具时,这种美好初衷便被扭曲了,也让很多人感到压力重重。
压岁钱成为新负担,如同红白喜事等人情重担一样,说到底是人们对面子和虚荣的过度追求。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压岁钱的数额似乎成了衡量亲情和友情的唯一标准。“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成了许多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
据中新网,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对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有点“变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王忠武称,发压岁钱是民间行为,具有自发性。“大家心照不宣都这么做,你不做的话就显得不合群”。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韩国人均压岁钱花费2800元
与此同时,韩国人也面临压岁钱压力。
据新华社,韩国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人过年时平均花费5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813元)发压岁钱。
据韩联社10日报道,韩国KB国民信用卡公司日前面向400名客户展开调查,询问他们过年准备多少压岁钱。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计划过年时发压岁钱,并为此人均准备52万韩元。
至于具体金额,受访者表示,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人等不同年龄群,将分别给1万韩元(54元人民币)、3至5万韩元(162至270元人民币)、5至10万韩元(270至541元人民币)和10万韩元。
自1989年起,韩国政府将中国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这三天定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期间,大多数韩国人会回家与亲人团聚。韩国也有给“压岁钱”的习俗。不同于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喜庆,大多数韩国人选择用白色信封装压岁钱。